论吴学水文化精神

作者:吴美福

吴学文化是与水有密切相关。水的属性、水的形态、水的运动以及水的历史都无不蕴涵着丰富的吴学文化。水是人类创造的与水有关的科学、艺术及文学、艺术及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总和。文化兴水,水兴文化,社会文明发展到今天,理解水文化,认识水文化,研究水文化,营造水文化,弘扬水文化,有助于研究吴学健康发展,可以给人们提供精神环境的心净空间,带来积极阳光的气息,怡养人们的情怀和心境,还能给人以知识、思考、教育和启迪,也是吴学文化的具体体现。

水文化的意识和观念,形成良好的吴学风尚和精神,遵循水文化的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规范人类行为,实现自律式发展,促进人水和谐。

万物之所以繁衍生息,充满生机与活力,靠的是水的滋养哺育;如果没有水,万物就失去了生存的根本。

水不仅是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生命之本,同样也是万物之灵–人的生命本源,水是人类生存和文明进步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人类创造的所有文明,都离不开水的滋润。如果没有了水,我们五彩缤纷的大自然将变得黯然无光,整个的世界也会变成一片废墟,我们美丽可爱的家园也就“灰飞烟灭”不复存在.……如果没有了水,也就没有了横伸枝条的苍郁,没有了鲜艳山的烂漫,没有了流觞曲水的诗意,没有了巫山云雨的伤怀……如果没有了水,也就没有了“日照香炉升紫烟”的气象,没有了“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清闲,没有“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意境……

水,是世上最美的东西,是滋润万物生命的源泉。因为有了水,我们才有了长江流域的美丽风光,才有了黄河流域的远古文化,才有了江南水乡的太湖、苏州的园林、小桥流水人家,才有了水孕育吴学文化的灿烂辉煌……因为有了水,大山才显得越发有灵气,树林才青翠欲滴……因为有了水,我们才拥有了绿色,拥有了清纯,拥有了生命。

水,不仅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水,也是吴学文化一种载体,构成十分丰富的吴学文化资源,影响着江南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水,以其原始宇宙学的精髓内涵已渗入吴学文化思想的意识深层,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伴随着历史的进化以及对自然的认知,由物质的层面升华到吴学精神的境界。

水,作为吴学文化自然的元素,吴学文化生命的依托,以它天然的联系,似乎从一开始便与江南人类生活乃至吴学文化历史形成了一种不解之缘。纵观吴学文化源流,是水势滔滔的长江孕育了灿烂的吴学文化。流淌在东方的长江,则滋润了蕴藉深厚和绚烂多姿的吴学。水有许多独特的个性,吴学的水文化遍流江南天下,没有私心,显示了一种谦让大爱人格美德。水滋养万物,万物生长离不开它,为人类创造福祉,默默奉献,这是一种仁爱精神。水始终向下,关心下层,与老百姓在一起,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亲和。水浅时则流淌,水深则不可测,这是智慧的象征。水赴万丈深渊而无所畏惧,表现出何等的豪迈和勇敢。水活灵多变,无微不至,这是一种明察洞析力。水看似柔弱,却能以柔克刚,刚柔相济,这是谦逊中的刚强。水遭遇恶浊,默不推让,这是一种包容海涵。水承受各种不法,最终能够澄清净化,这是至善。水入量器,保持水平,这是一种公平和正直。水过满即止,不贪不纵,这是做人的适度。水象无形,随容器形状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形状,甚至可以说成是随遇而安,这是一种崇高的境界。水是坚韧的,“水滴石穿”的奇迹令人难以想像。水是刚烈的,“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水的爱憎如此分明,更是力量的体现。水是聪明的,“水往低处流”,以致《孙子兵法》说“兵之形似水,避高而趋下”。水是团结的,哪怕只有一滴水,也要紧紧地抱成一团。水是有理想的,哪怕是山涧的潺潺流水,也不辞劳苦,历尽曲折,流入江河,奔向大海。水是浪漫与现实,形象与抽象,朴实与华美的集中体现者

。水可以有许多的意像来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人情感类的生活。在文人那里高兴有水,失意亦有水。水与漂泊有关,水与失意有关,水与忧怨有关。水既可以是一种生命的象征,也是一种力量和激情的象征。对于文人们利用、运用水的寓意来写的文章,这几乎是一种无法摆脱的情结。太伯之水里有“乘桴浮于海”的悲壮且宏伟之愿;屈子之水则选择了临水而死的方式,旨在申明“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信念。以水为媒的爱情诗篇,把人的情和爱用水的灵动、水的柔怜、水的飘逸表达出来、跃然纸上。水文化诸多优秀的秉性,蕴含在吴学文化底蕴中,孕育了吴学文化特殊的精神性、思想性、文化性等,丰富多彩的表现在社会的各个方面,深刻的影响着江南人类社会。

长期与青山绿水的和谐共处,不断陶冶和强化着江南人大自然的亲和感和审美意识,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之美是吴学文化最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水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滋润着人们的心灵,对水的认识和感悟,能使我们活得更轻盈、更从容、更潇洒。当你站在大海边,航行在大海上,你才会深切地感受到大海的浩淼、宽阔和蕴藏的无穷能量。水的性格、水的气魄被大海发挥到了极点,你对水的感悟就会得到升华,你的胸怀也会变得像大海那样宽广。

水是既生命的源泉,又是人类创造文化的源泉,也是江南民族精神生活的源泉。水文化是吴学文化的母体,是人们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创造的吴学文化成果。江南民族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具有独特内涵的吴学水文化。它不仅是吴学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水文化中最重要的内容是水精神,它是水给人们的某种启示、感悟或体验,或者说是人们赋予水的某种灵气。其实质是江南区域人民的实际结果。江南民族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具有独特内涵的吴学水文化。它不仅是吴学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水文化中最重要的内容是水精神,它是水给人们的某种启示、感悟或体验,或者说是人们赋予水的某种灵气。其实质是江南区域人民的优良传统、优秀品德在水事活动中的体现,也是江南人们在与水打交道的实践中对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及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影响。因此,水精神是吴学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江南人民在历史各个时期战胜历史洪水中表现出的伟大治水精神,是江南人民精神在历史的集中体现,也是吴学水文化在历史的集中体现。吴学水文化积几千年之精华,深深地植根于民族的沃土之中,成为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江南文化的历史背景下,产生了太伯治水的精神,即大仁、大智、大勇的开拓精神,这种精神的文化底蕴是 “天人合一”、“人定胜天”、“谦让包容”、“开拓创新”精神。这是水文化在江南在原始社会晚期的具体表现。因为太伯跋涉水路万里奔吴,因为太伯治水的功德,因为太伯开拓精神的缘故,才使得太伯的形象具体而伟大,也就奠定了吴学文化的人格精神,而这也就成了一种民族的精神,成为了一种人格中的美德。

因为水精神,因而形成了历史悠久的吴学水精神。从共工“雍防百川”到大禹“开掘九川”; 从太伯开凿泊读河到仲雍开挖海虞河;从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到刘彻指挥堵复瓠子决口;从潘季训治理黄、淮、运,到近代的李仪祉水利报国。在一定意义上讲都是体现治水精神的代表人物,也是创造和传播中国水文化的代表人物。

充分展示吴学水文化的精神风貌,展示水精神,展示吴学的开拓精神,才能为吴学理论体系建设形成巨大的凝聚力,才能集中展示出一种继往开来、为早日筑成吴学文化体系而努力奋斗精神。

传播中欧文化,展示政企风彩。本网稿件部分来源于网络或来源作者投稿,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
(0)
zwcmzwcm
上一篇 2022年9月18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20日

相关推荐

  • 浅谈吴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十分荣幸地借全国首届吴学研讨会筹备会这机会,向诸位汇报下泰伯吴氏祖地无锡对吴学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所取得的成果,再瞻望下吴学研究的未来,谈谈本人对吴学的理解。囿于见识之限,本次浅谈,仅…

    2024年7月25日
  • 文化新纪元:吴学赋能文化领域共享,携手共创吴学未来!

    [中网传媒-庐山讯-吴美福] 首届庐山吴学筹备会在风景如画的庐山静庐别墅盛大开幕。此次研讨会汇聚了众多吴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和诸多吴氏贤达,共同探讨吴学的深厚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与…

    2024年7月24日 中网报道
  • 弘扬黄河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

    销烟治河–林则徐 河南省吴氏文化研究会  吴峰 清朝名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事迹,可谓是妇孺皆知,名垂青史,但是林则徐戴“罪”治理黄河的事迹却鲜为人知。1840年…

    2024年7月24日 学习探索
  • 吴学概要

    撰文 中网传媒副总编吴美福 吴学主要指的是清代古文经学中的一个重要派别,‌这个派别起源于江苏吴县惠周惕,‌并在惠栋处达到巅峰。‌惠栋博学多才,‌著有《‌九经古义》‌、‌《‌周易述》…

    2024年7月18日
  • 治黄收疆—吴大澂

    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水运连国运,水治则兴邦。清朝光绪十三年(1887年)秋分前后,阴雨连绵,连降大雨,河水暴涨,加上沁河河水的注入,黄河在郑州花园口石桥村决口,河口宽300…

    2024年7月16日
  • 吴姓与吴学文化关系

    文 中网传媒副总编吴美福 吴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主要之一,拥有漫长且悠久的历史。对于吴学起源的史学研究,不仅可以揭示吴学起源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变迁,还可以探究吴学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文化意…

    2024年7月1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