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忌到达菊池的时间,按照日本方面的研究当属于日本的弥生时代。一般来说,弥生时代的时间大约是从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3世纪。
以原始狩猎和采集经济活动为主的绳文时代为什么能够进入文明高度发达的稻作和铁器文明时代呢?弥生时代到底发生了什么?一般的历史学家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毫不犹豫地会说稻作和铁器是从大陆的中国传播而来。那么,究竟是如何传播而来的呢?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时期东亚大陆的制铁技术发展。
公元4世纪的中国,铁器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那个时候冶铁技术有两个伟大进步,一个是铸铁(生铁)冶炼技术的发明,另外一个就是铸铁柔化技术的发明。这种巨大发展不仅得益于继承和发扬了商周的青铜冶炼技术基础,也和当时劳动人民的长期积累和创新密不可分。
“天地之间,其犹橐箭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老子》第五章)当时的冶铁已经大规模地使用牛皮制作的鼓风设备橐,利用多个这种大的牛皮囊把空气中的氧气源源不断地通过鼓风管输送到冶铁炉内,可以大幅度提高冶铁温度。同时陶制鼓风管制作精良,和鼓风机的配合大大提高了冶铁所需要的熔炉温度。温度的提升又促使冶炼的产量和速度急剧提高。
《吴越春秋·阖阊内传》中说,吴王阖闾铸造“干将”和“莫邪”两把宝剑时,曾使用“童男童女三百人鼓橐装碳”,然后“金铁乃濡,遂以成剑”。可见在当时风管“箭”和鼓风机“橐”已经数量惊人,所以才需要众多的童工配合作业。
早期的铸铁,质地脆弱的白口铁居多,易折断,不耐用。当时的工匠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通过控制热处理条件,对铸铁进行脱碳处理,大幅度提高铁铸件的机械性能和结晶组织,慢慢建立一套独步世界的铸铁热处理技术。
春秋战国时代,治铁技术张大的国家制作出其他国家无法与之抗街的冷兵器。这种独步一时的冷兵器也使得这些国家在称断的战争中占优势。内于高度发达的炉湿提高技术和热处理工艺,那时的人们已经掌提可涉破制的技术。长江被成的人越和楚国都是较早掌握这种碳渗透技术的国家。
1967年长沙杨家山春秋后期荔非中,发现一口钢制,长384厘米,宽2.25厘米,厚0.7厘米。经过取样进行金相分析,发现使用含碳量为0.5%左右的中国钢制作。
《吴越春秋》讲到干将开采了“铁精”和“金英”冶炼宝剑,三个月没有成功。他的妻子莫邪“断发剪爪”投入冶炼炉中,因此“金铁乃濡,遂以成剑”。所谓“断发剪爪”实际上就是加入了相当的“磷”元素,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江苏和湖北一带长期流传“焖钢”工法,把熟的铁块放在陶制或者铁质容器中,除了加入渗碳材料还使用含有磷元素的骨粉作为主要催化剂,实现碳的渗透而炼成好的钢材。
除了铁冶炼技术的高度发展,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矿山的勘察和铁矿石开采技术。《管子·地数篇》说“山上有赭,其下有铁,此山之荣也”。山之荣即是说此上藏有矿苗的意思。从今天湖北大冶铜绿山发现的战国铜矿来看,当时已经有效地采取了竖井、斜井、斜巷、平巷结合的开采方式,创造了分层填充的采矿办法。竖井深度50多米,竖井分成多层,每一层平巷装有轱辘,可以逐层把矿石提升至地面。井下采掘的矿石会初步选矿,泥沙和贫矿被就地填充废巷,大大提高了铁矿的
品位。
春秋晚期,南方的吴越和楚地已有铁的工具和铁的农具,铲、锛、镢、凿、斧、锤等已经相当普遍。
那么同时代的日本,铁器的使用处于一个什么阶段呢?根据相关史料和研究,我们整理出了截止到目前日本全国出土的铁器分布。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可以说弥生时代前期日本已经开始使用铁器。从大陆传来铁器农具,这些铁质残片被循环利用加工后,慢慢开始发展弥生时代器制造技术。
九州地区,特别是北部九州在弥生时代的中期开始有了自己的铁器锻造然后扩散到西日本,弥生末期传播到北陆和关东地区。虽然在弥生后期和中国铁器制造相比,技术拙劣,但基本上制铁技术开始渗透到了日本的大部分地区。
砂铁是岩石中的磁铁矿经过分化和母岩分离,分离后的磁铁矿经过自然运动(风化和堆积),最后砂铁聚集在一起形成飘砂或者残留矿床,北部九州的海岸边砂铁矿就属于典型的飘砂矿床,而堆积在山涧或山地的砂铁一般称为山砂矿床。
菊池河流域不产铁矿石,公子忌寻遍了菊池河流域的山山水水,所谓“山之荣”的矿苗一丁点踪迹都没有。他把目光投向了北部的九州,在倭奴国的几十年,从未停止勘察北部九州的山水,总有一天要找到铁矿,制作上乘的宝剑和长矛,建立一支威武之师,实现心中的复国之梦。
《松野连家谱》里,到了顺和阿弓这两处,特别明确从菊池的山门乡迁徙至委奴国和怡土郡大野,怡土郡大野位置就在今天的糸岛半岛。为什么从山川秀美的鱼米之乡菊池迁徙到这里,除了内心不愿委质为熊襲之臣民和受其压迫,更重要的是必须找到铁这种富国强兵的重要资源。
九州大学放射性同位元素综合实验室曾经主持过对于梅林大谷制铁遗址、今街烧山制铁遗址、太宰府附近制铁遗址的碳14 测定,结果如下:
梅林大谷遗址(福冈市西区)约公元前170年
今宿烧山制铁遗址(福冈市西区),约公元前290年太宰府制铁遗址(福冈县太宰府市)约公元前190年
这些数据都说明弥生时代中期,北部九州已经开始铁器的生产。
历史总是给我们一些惊人的暗示,顺和阿弓迁徙至系岛半岛之后,大约在公元前290年,日本的历史开始进入铁器文明时代。
日本的弥生时代前期,部落之间战争频繁,前期出土的人骨研究表明,受到巨大杀戮和伤害的人骨比例非常之高。在青谷上寺地遗址(鸟取县)东沟坟地发掘的人骨100多具,这些尸体并非被埋葬,而是明显不分老幼残暴地被杀害,尸体就处于被杀害时的姿势,刀剑和铜镞的刺杀痕迹清晰可见,场面十分惨烈。弥生中期开始,这种状况逐渐有所好转。
我们已经无法想象和还原公子忌、顺、阿弓等在弥生前期所经历的苦难岁月。复国之梦顽强地逼迫他们在新天地生存下来,不仅如此,他们筚路蓝缕,从来没有停止开疆拓土建立自己的势力。公子忌一族不仅克绍其裘,恪守祖训,而且在波澜万丈、瞬息万变的历史大潮中审时度势,时而积极进取、包荒冯河,时而谨言慎行、中行独复,脉脉继承,代代生生不息。开拓江山易,保卫江山何其之艰难。为了获得铁,忌、顺、阿弓所经历的一定是饱含血和泪的岁月。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同一时代的屈原在汩罗江怀石自杀,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哀郢》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朝吾以行。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其焉极。样齐杨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
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难。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凌阳侯之泛兮,忽翱翔之爲薄。心蛙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遭遥而来东。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更而忘反。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裒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当陵阳之焉至兮,森南渡之焉如。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忽若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惨郁郁而不通兮,蹇诧而含威。外承欢之沟约兮,谌荏弱而难持。忠湛湛而愿进兮,妒被离而障之。尧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憎愠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众踒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乱曰:曼余目以流观兮,箕一反之何时。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至于后来,为了获得品位更高的磁铁矿和赤铁矿,公子忌(吴)一族的铁骑横渡对马海峡,远征朝鲜半岛,控制了今天朝鲜半岛,更是激动人心的故事。
中网传媒副总编辑吴美福编辑
2023.5.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