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吴学文化的优秀性

作者:吴美福

提升吴学文化传播力,要不断加强吴学理论传播能力建设,提高学文化理论的原创率、首发率、落实率、覆盖率,扩大吴学文化领域的普及开放,跨越时空、跨越历史,凝成成果。

有3000多年历史的吴学,文化资源丰沛,在岁月长河中不断吸纳并整合各种文化的精华,经过吴学式的嬗变、融合,铸造成有特殊价值理念和普世意义的理论体系,建立起一个丰富多彩的理论世界。提升吴学文化的传播力,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吴学传播体系。运用先进的传播手段、强大的传播能力,和优秀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使吴学能更广泛地流传。提升吴学文化的传播力,要发挥多种力量的积极性,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以社会认同的话语体系传播吴学的声音,提高吴学文化的传播广度和深度。

为此,我们必须积极参与社会各种文化交流,通过“泰伯学院”,推广吴学教育,举办“吴学文化年”、“吴学文化节”、各种吴学文化学术论坛等活动,充分展现吴学文化独特魅力。将当代价值观念融合到吴学文化之中,通过吴学的优秀图书、戏剧、歌舞和影视作品、新闻资讯等不同文化表现形式,推动反映当代的吴学文化标志、文化符号和文化品牌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增强国际舆论引导力;培育吴学传统文化筑基吴学理论体系。

吴学传统文化是江南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学习吴学传统文化,第一,可以增加对江南历史的了解、对文化的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面;第二,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增加民族凝聚力;第三,万物的发展都有相通之处,数千年的吴学文化史,也是江南人数千年的思想和行为演变史,以史鉴今,可以提高我们的思想深度和广度。

(一)反思吴学传统文化优劣,必须把握文化前进的方向。

泰伯“谦让开拓,诚信包容” “以人为本” 的思想极其可贵。后来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这些精神境界都是从泰伯思想精神中延伸出的。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还有”位卑不肯忘忧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都是在泰伯至德精神里继承发扬光大。

(二)反思吴学传统文化优劣,必须用比较的观点和方法看问题。

“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崇高天伦。”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仁者爱人”高尚道德。马革裹尸,霍去病”匈奴夫破,何以家

为”,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功业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人闲桂花落,月静春山空”,天人共鸣等这些蕴含在吴学文化中的精粹都是西方文化望尘莫及的。吴学文化时代的到来,终将是任何保守力量所难以阻挡的。而吴学传统文化的这些长处,必将成为人类文化的极其珍贵部分。

吴学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古代江南历史中形

成的,是以封建社会文明为其背景。而西方文化,严格地说,是在文艺复兴之前才逐渐形成,是以资本主义文明为背景的。一个是封建色彩浓厚的文明,一

个是资本主义色彩浓厚的文明,这就决定了吴学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带有落后性,在许多方面存在着薄弱之处。

(三)新的时代,呼唤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新的文化。

新时代文化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是秉承中国的文化价值理念,坚持中国的文化立场,立足于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现状,思考和解决当代中国人关心的文化问题,提出中国的文化方案。

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三个坚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放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所以先进,就在于它体现了生产力发展新要求,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

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吴学文化可以上溯至河姆渡文化时期,再至良渚文化时代。这些地方的文化遗址,充分反映了江南远古时代的丰富多彩的吴学文化形态。

(四)继承、借鉴与创新,并主动融入外界文化,是吴学今后文化发展必由之路。

吴学文化的建设,必须坚持继承、吸收、创新。吴学传统文化是在特定时期形成的,必定有其时代局限性,任何夸大其辞,都是错误的。

这些年来,有些人看到周易、论语、禅宗等思想成果的价值,这本是一件好事。但盲目崇拜,极尽溢美之词,那便走上了歧路了。复

兴吴学文化是大势所趋。吴学文明要复兴,而是要建立科学的和价值的新吴学文化。

要有一定的文化积累,有一定的文化成果。吴学文化传播的主要导向。说到底是与社会发展趋势相一致,与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价值观相一致。要有宽松环境。要允许磨擦事物存在、发展,不能视新事物为洪水猛兽,要鼓励不同思想文化自由交锋。

研究吴学文化要有勇气和意志。旧的文化代表不了社会前进的方向,只要新的文化持之不懈地奋斗,并尊重事物发展规律,最终必

然能取得筑圆吴学理论体系的胜利。

几千年来,我们在很长时间内不能以开阔的胸怀理解各种文明,对于各种文明与文化,一

直保持一种强烈的警惕性,不能积极地学习各种文化那些先进成果,结果反过来损害了吴学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

今日谈吴学,应站在整个世界文化背景去研究。要研究吴学,就必须了解现代社会发展

趋势。这样,研究吴学,才能真正得出比较全面、成熟、中肯的结论。

在文化格局、时代主题及市场主义盛行下,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社会主义建设为目标的国际大趋势下。传统文化早已丧失主导地位,并

正在被人们遗忘,但吴学文化其作为社会公认的宝贵遗产正在被一些先见之士有限的继承传载着,必将融于现代文化,形成现代化意义上的吴学传统文化。

传播中欧文化,展示政企风彩。本网稿件部分来源于网络或来源作者投稿,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
(0)
zwcmzwcm
上一篇 2022年9月26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26日

相关推荐

  • 浅谈吴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十分荣幸地借全国首届吴学研讨会筹备会这机会,向诸位汇报下泰伯吴氏祖地无锡对吴学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所取得的成果,再瞻望下吴学研究的未来,谈谈本人对吴学的理解。囿于见识之限,本次浅谈,仅…

    2024年7月25日
  • 文化新纪元:吴学赋能文化领域共享,携手共创吴学未来!

    [中网传媒-庐山讯-吴美福] 首届庐山吴学筹备会在风景如画的庐山静庐别墅盛大开幕。此次研讨会汇聚了众多吴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和诸多吴氏贤达,共同探讨吴学的深厚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与…

    2024年7月24日 中网报道
  • 弘扬黄河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

    销烟治河–林则徐 河南省吴氏文化研究会  吴峰 清朝名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事迹,可谓是妇孺皆知,名垂青史,但是林则徐戴“罪”治理黄河的事迹却鲜为人知。1840年…

    2024年7月24日 学习探索
  • 吴学概要

    撰文 中网传媒副总编吴美福 吴学主要指的是清代古文经学中的一个重要派别,‌这个派别起源于江苏吴县惠周惕,‌并在惠栋处达到巅峰。‌惠栋博学多才,‌著有《‌九经古义》‌、‌《‌周易述》…

    2024年7月18日
  • 治黄收疆—吴大澂

    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水运连国运,水治则兴邦。清朝光绪十三年(1887年)秋分前后,阴雨连绵,连降大雨,河水暴涨,加上沁河河水的注入,黄河在郑州花园口石桥村决口,河口宽300…

    2024年7月16日
  • 吴姓与吴学文化关系

    文 中网传媒副总编吴美福 吴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主要之一,拥有漫长且悠久的历史。对于吴学起源的史学研究,不仅可以揭示吴学起源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变迁,还可以探究吴学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文化意…

    2024年7月1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