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吴学的水之秉性

作者:吴美福

吴学文化,积淀着种种的文化包括水文化内涵,形成一种独特的人文地理性质,水与文化相互影响,水反映文化,文化塑造水,河流的运动以及河流所发生的各种现象对人的感官产生刺激,人们对这种刺激会产生感受和联想是水文化形成与变化的一个重要因子,尤其是人文景色。水文化在视角中的反映更是多侧面多角度的。对水赋予文化色彩,在自然中得到充分的显现和发展,水文化内涵主要有以下几类:

1.人格性

水被人们赋予特定的人格化。水与人格修养紧密联系,被人们或崇拜、信仰、或规避、畏惧。如历史上“盗泉”、“贪泉”、“聪明泉”之类。盗泉故址在今山东泗水县东北。《尸子》曾载文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淮南子》亦说“曾子立廉、不饮盗泉”。“贪泉”、“贪流”之水本来与人格两异,可是一有“饮者则冒于财贿”的说法,便与人格紧密联系在一起,唐王勃曾讽曰“酌贪泉而觉爽”,而尹凤岐则坦荡的说“珍重平生清节在,不妨引满酌贪泉”。至于聪明泉,因是为褒扬之意,人们希望之期骥光明,因此,便有多处,穿凿附会者甚众。诸如庐山、杭州等地以及有泉的地方多是冠以智、慧、灵等吉祥之词。唐皮日人曾题诗聪明泉云“一勺如琼波,将愚拟望贤”。

2. 多样性

水是人之生命之源,人一生离不开水,“载舟亦水,覆舟亦水”,水在政治上都给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因而在观赏中,人们对奇山异水无限崇拜、景仰,甚至达到神化地步。如虎跑泉,趵突泉等。至于西湖、天池、千岛湖、对山湖等,景色十分丰富,景观多样,以水命名,文化沉积量大,诸多不一一类举。

3.人文景观性

人文景观是以水为载体的再生型水文化。在这类型中,大体有四种基本的构架。一是以水为背景的构筑物,并用水字命名,以追求典雅,附庸时尚,如江亭、沧浪亭、泮宫、水榭、江馆、沙村等景点不胜枚举。二是把独特的水现象幻化为水文化,如钱塘江观潮,无锡泰伯庙迎神庙会等,水祭或祭水风俗,全国大都有这种情况。三是人工造景中,水的一部分有意识的注入人文意识,如中南海,北海即是典型的例子。四是因人而名。如虎溪,后李白、王维等有题诗,而负盛名。

4.风俗性

水文化的深层次开发,而水文化在风俗时尚中表现又十分突出。这一类中大体可分为五个层次。一是民族风俗。如泼水节(傣族、阿昌族)、沐浴节(藏族)、背吉祥水(藏族)、杀鱼节(苗族)汲新水(壮族)、春水节(白族),汤泉诗会,又称“澡堂会”(傈傈族)、水葬(葬族)、买水洗尸(苗族)等。二是宗教仪规。如水火焰口、敬水、祭水、放河灯、迎河神、龙王庙祭、洞祭、龙潭祭等。三是方术析占,也可称俗信行为,在民间已习俗化,游乐化。如抛舟(新船下水、高山族)、淋更(壮族)、抢头水,(湘西苗族)。担血水(湘西苗族),喝伶俐水(壮族)。四是饮食风俗,主要是酒、茶、汤、粥、汁。此类名目繁多。品种殊异,地方特色极浓,为饮食文化的一大门类。五是行业风俗。水上运输如蟒甲(亦称尖尾舟)。高山族雅美人的交通工具,船两侧绘制奇特人像。称之为“妈妈奥格”。至于渔民、水上的风俗更为较为常见的普通现象。

5.文娱性

水文化中所呈现文化游乐源远流长,在我国历史洲远。屈原的《九歌》中《湘君》、《河伯》等多篇即是描述了古代大型的水上祭祀和娱乐活动。唐宋以来,水戏、水傀儡亦很盛行。龙舟竞赛、划船、滑水冲浪等水上竞技已成为世界体育运动项目。现代化的水上公园,游艇是水文化在当代的发展与进步。水文化的文体游乐还向陆地延伸,如“拔河”虽系陆上运动,其竞争冠名以河,含有居其险,背水一战之意。中国象棋中,中间明确标以“楚河”,应当看到这是水文化特征向陆上运动和发展的结果。另外滑冰、滑雪等运动自然与水有不解之缘。

6.工艺美术性

水文化所反映出的工艺美术,大到水系运动,如漂流,小到微型景观,如洞中的水道,泉、池、潭等。同时,各地因地制宜,各有千秋。北方冰雕,高山雪地风景,豪华建筑中的喷泉、瀑布,公园中音乐喷泉等等都充分展示了水的工艺美术,使水文化向艺术的高档次升华,同时也成为难得的水文化旅游资源。

7.建筑工程性

以治水、水资源开发的重大工程,是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改造开发利用的成果,是劳动人民辛勤与智慧的结晶,是历史与现实,科学与进步的高度文化积累。除了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以外,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诸如都江堰、葛洲坝、长江三峡等工程,还有泊读运河、大运河等众多的湖泊、水库开发都成为旅游业的新景。

中华瀑布千姿百态,变幻无穷,以其瑰丽多彩的仙境为中国的大好河山增添无数胜境。审美价值之大、给人以精神享受。瀑布大多处于高山险峰之上,从陡壁悬崖之上飞泻而下以其晶莹的水帘和轰鸣的响声,构成自然界中独具别格的壮观景象。如有的瀑布如江河翻滚,飞落直下,气势磅礴;有的瀑布如珠帘垂落,纷纷飘舞;有的瀑布则层层叠叠,聚而复散,姿态多变;有的瀑布则从洞中飞泻而出,如“银河倒泻入冰壶”。喜欢从大自然中汲取创作源泉的留下了众多名人雅士登临观赏的足迹,也留下了无数题咏、题刻以及绘画的墨宝与佳话,更给瀑布增添了浓重的文化色彩。瀑布文化堪称是水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湿地是水资源的有效赋存形式和持续补给力量,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改善水质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输水、储水和供水方面发挥着巨大效益。湿地也是文化景观,景观孕育了文化,文化包含了景观认知,景观又重塑了文化。湿地也是文化景观,景观又重塑了文化。湿地是生命的摇篮、是历史文明的源头,是人类文化传承的载体。湿地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它涵盖了音乐、艺术、文学等方面,是鲜活丰富的文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湿地的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共同构成物质和精神上支撑人类的自然财富和文化财富。湿地的文化遗产是人类与湿地长达数千年融合的产物,这种融合给人类带来了巨大財富。湿地还为人们休闲、科研、文化、教育等提供的场所,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和巨大的景观价值。湿地景观表现出现存在的文化传统,是传统水文化的典型特征。是特定生活方式独特的证明,长期以来,由于湿地特有的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一直是人类居住的理想场所,是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的发祥地。几千年来,先民们都是“逐水草而居”,在与湿地的相互依存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创造了文明和文化。

中国独有耕读的文化交合演替中,承载和记录了大量自然、生命变迁和人类文明历史演变的信息。几千年来,在湿地生态系统与人类渔樵耕读的文化交合演替中,承载和记录了大量自然、生命变迁和人类文明历史演变的信息。人类的渔樵耕读的生活方式,赋予了星湖湿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形态。使之成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人文湿地”。湿地自古以来风光秀丽、景色迷人,被文人墨客视为呤诗作画的理想佳境,湿地的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也十分发达。因此在湿地生态系统管理中,更要重视生态系统的文化特征,把景观看作生物文化统一体。

因此,水文化是有生命的,并且孕育了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所蕴含的文化丰富多彩,也孕育了吴学文化。吴学的水文化是构成吴学文化的源头和孕育吴学的基础。

传播中欧文化,展示政企风彩。本网稿件部分来源于网络或来源作者投稿,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
(0)
zwcmzwcm
上一篇 2022年9月25日 下午10:53
下一篇 2022年9月25日

相关推荐

  • 浅谈吴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十分荣幸地借全国首届吴学研讨会筹备会这机会,向诸位汇报下泰伯吴氏祖地无锡对吴学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所取得的成果,再瞻望下吴学研究的未来,谈谈本人对吴学的理解。囿于见识之限,本次浅谈,仅…

    2024年7月25日
  • 文化新纪元:吴学赋能文化领域共享,携手共创吴学未来!

    [中网传媒-庐山讯-吴美福] 首届庐山吴学筹备会在风景如画的庐山静庐别墅盛大开幕。此次研讨会汇聚了众多吴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和诸多吴氏贤达,共同探讨吴学的深厚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与…

    2024年7月24日 中网报道
  • 弘扬黄河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

    销烟治河–林则徐 河南省吴氏文化研究会  吴峰 清朝名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事迹,可谓是妇孺皆知,名垂青史,但是林则徐戴“罪”治理黄河的事迹却鲜为人知。1840年…

    2024年7月24日 学习探索
  • 吴学概要

    撰文 中网传媒副总编吴美福 吴学主要指的是清代古文经学中的一个重要派别,‌这个派别起源于江苏吴县惠周惕,‌并在惠栋处达到巅峰。‌惠栋博学多才,‌著有《‌九经古义》‌、‌《‌周易述》…

    2024年7月18日
  • 治黄收疆—吴大澂

    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水运连国运,水治则兴邦。清朝光绪十三年(1887年)秋分前后,阴雨连绵,连降大雨,河水暴涨,加上沁河河水的注入,黄河在郑州花园口石桥村决口,河口宽300…

    2024年7月16日
  • 吴姓与吴学文化关系

    文 中网传媒副总编吴美福 吴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主要之一,拥有漫长且悠久的历史。对于吴学起源的史学研究,不仅可以揭示吴学起源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变迁,还可以探究吴学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文化意…

    2024年7月1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