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东北鄱阳县谢家滩镇鸡峰桥头村吴氏祠堂记

编辑:吴美福

江西省鄱阳县谢家滩镇鸡峰桥头村吴氏宗祠,建于明成化年间, 即1465年至1487年间,  距今有500多年。桥头村吴氏宗祠,不仅是鄱阳吴氏族人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鄱阳人民的宝贵文化财富。吴氏宗祠占地面积2.5亩。

赣东北鄱阳县谢家滩镇鸡峰桥头村吴氏祠堂记
赣东北鄱阳县谢家滩镇鸡峰桥头村吴氏祠堂记

“中国湖城”鄱阳古称饶州,建县2234年,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历史古迹众多。鄱阳湖因鄱阳县而得名,鄱阳县因鄱阳湖而生辉。该县区域辽阔,人口众多,物产丰饶,生活富裕。

赣东北鄱阳县谢家滩镇鸡峰桥头村吴氏祠堂记

鄱阳鸡峰桥头村离县城70多公里,离安徽省东至县和九江市都昌县相隔不远。这是一个典型的鄱北山村,四周森林茂密,黄土丘陵起伏,田野阡陌纵横,满目一片青绿。吴氏宗祠坐南朝北,四周高墙,是一座典型的、封闭式的、江南风格的砖木结构建筑。大门上“松树园鸡峰”、“吴氏宗祠”、“礼门”、“义路”等石刻,字体雄浑厚实,字迹完整醒目。在“中国湖城”鄱阳,吴姓是个大姓,也是个古老的姓。大多数吴姓族人系吴泰伯第22世孙吴王夫差第三个儿子少子鸿的后代,与古徽州的吴姓族人同宗同源。鄱北地区油墩街、谢家滩一带是吴姓族人的集中聚居地,过去几乎村村有吴氏宗祠。由于年代久远,战争与自然的损坏,加之村民无力维修,多数祠堂或已倒塌毁坏,或己拆除另作他用,现存的吴氏宗祠屈指可数,保存完好的更是凤毛麟角。建筑风格鸡峰桥头吴氏宗祠,仍属徽派建筑,粉墙皂瓦保留完整,女儿墙高达丈余,气势恢宏。除正门外墙有两个小窗外,其他方向墙面没有窗户。东西各有一个偏门,现在进出是走西边的侧门,大门紧锁,管理严格。祠堂内木雕、石雕、砖雕都非常精细,油漆鲜亮,遍布各个墙面、廊柱和栋梁之上,保存完好。人物形象生动活泼、眼目传神,花草景物,搭配合理,栩栩如生。似乎毎一块雕刻都在讲述着一个祖先的故事,使我们在凝望之时,肃然起敬,默默沉思。尤其是大厅和戏台中央上方旋涡状造型的斗拱,设计新颖,造型独特,工艺精湛,让人称奇!为此,“鸡峰桥头吴氏宗祠建筑技艺”被列为“鄱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赣东北鄱阳县谢家滩镇鸡峰桥头村吴氏祠堂记

据当地人介绍,现鸡峰桥头村的吴氏宗祠是以吴品桂为首重新设计扩建的,历经六载,于清光绪丙戌年(1886年)竣工,占地面积约2.5亩。前后三进,有一个大戏台和两个天井。吴品桂因配合左宗棠抗击太平军有功,被赐四品顶带。虽历经沧桑,但经过多次维修,现保存依然完好。其规模与气势不减当年,是赣东北一带规模较大、也较有名气的“吴氏宗祠”。由于没有宣传报道,藏在深闺人未识,静静伫立在鸡峰桥头,不被外界所知。后重修(距今有220余年),占地约1200平方米,气势宏伟,分为上、中、下三进大厅。下厅为族人举办活动击鼓奏乐的场所;中厅是祀堂,为宗族举行祭祀仪式或重大活动的正厅。再往前为上厅,是与中厅相连的台式三间二层楼房,楼上一般放置本族各家祖宗牌位,供族人瞻仰祭拜。目前祠堂内还供奉着吴太伯先祖灵位。

祠堂南端是戏台,雕龙画栋,建筑精美。每年上谱、修谱或宗亲集会时,都要请当地剧团来此演出老少爱看的赣剧。戏台两侧上面是长长的厢房,这是看戏用的“包厢”。祠堂北端供桌上摆放着祖宗牌位,是宗亲们祭祀祖先的地方。大厅上方挂有刻写“吴氏宗祠”、“齐家治国”、“椿庭指使”三块大木匾,字迹苍劲,气势庄严。祠堂中央是个大天井,釆光充足,四周明亮。厅堂两侧,上次聚会时使用过的条幅和标语,依稀可见。走出祠堂,水泥路一直延伸进大片金色的花海里,那是去鸡峰尖的路。时近中午,炊烟从屋顶上飘出,整个村子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处安闲的避世隐居地。远远近近的田埂上,不时有挑担的身影快速闪过,倏地便没入林荫和花丛里,若隐若现,一会儿出现在左边山脚,一会儿现身右边山头,使人怀疑,是不是遇到了传说中的武林高手。[1]地位“鸡峰桥头吴氏宗祠建筑技艺”被列为“鄱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桥头村吴氏宗祠,不仅是鄱阳吴氏族人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鄱阳人民的宝贵文化财富。

传播中欧文化,展示政企风彩。本网稿件部分来源于网络或来源作者投稿,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
(7)
上一篇 2022年7月15日 下午6:06
下一篇 2022年7月18日 下午12:49

相关推荐

  • 泰伯:先秦至德思想的践行者与文明融合的先驱

    撰文:吴美福 在中华文明的早期谱系中,泰伯的名字或许不如孔孟老庄般闪耀于思想典籍,但他以“三让天下”的实践智慧与开拓精神,构建了一套独特的道德哲学体系,成为先秦时期“德治”思想的重…

    2025年4月8日
  • 《吴学之光》

    文:吴美福 我的书房里,有一面墙专门用来陈列吴学典籍。从《吴氏家谱》到《吴文化研究》,从《吴地风物志》到《吴方言考》,从《浅谈吴学》到《论吴学》,琳琅满目,蔚为大观。每当阳光透过窗…

    2025年3月5日
  • 《泰伯谦锋 三让刻碑铭》

    撰文:吴美福        江南的雨总是绵密的。我站在梅里古都的城墙上,望着远处烟雨朦胧的泰伯庙,檐角的铜铃在风中叮当作…

    2025年3月5日
  • 《三月的丝竹》

    文:吴美福 鼋头渚的樱花还在含苞,蠡园的水波已把晨光揉碎成千万片银鳞。古运河边的老柳树刚吐出米粒大的嫩芽,枝桠间悬着的几盏红灯笼便急着在风中蘸墨,要给三月写一封花笺。 惠山祠堂群的…

    2025年3月5日
  • 《砚底潮声》

    撰文:吴美福        太湖石皱褶深处渗出一滴北宋的雨。我在退思园夜读,忽见残碑拓片上的虫蛀孔洞溢出微蓝星…

    2025年3月5日
  • 《泊渎河畔的青铜犁痕》

    撰文:吴美福       晨雾未散时,泊渎河像一卷半展的旧宣纸,青石埠头沁着露水,苔痕漫漶处依稀可见船缆磨出的凹痕。我数着埠头石阶上的年轮,一级是吴越争霸的剑影,一级是南朝四百八十…

    2025年3月3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