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知识普及 (典故篇) 24 仲雍墓 ​

编篡: 吴美福

仲雍死后葬海虞县、即今常熟市城西北天目山辛峰亭下,今叫虞山。据《太平寰宇记》载: “虞山有仲雍、齐女之墓”,梁代有六“远望仲雍而高坟萧瑟,旁临齐女则哀垄苍茫。” 这句话意思是说,在梁代的时期,仲雍的高大的坟头已呈萧瑟的状况,衰败的厉害,年代很久远了。明代有专门关于祭祀仲雍的记载。清乾隆二十五年、即1760年,朝廷对仲雍进行扩建重修,建成了第一道石坊,上书“敕建先贤仲雍墓门”,乾隆五十四年、即1789年,建第二道石坊,正面刻有“南国友恭”,背面刻“让国同心”。石柱上刻有“道中清权垂百世,行侔夷惠表千秋” 楹联。第三道石坊,正面刻“先贤虞仲墓”,背刻“至德齐光”。石柱上刻有对联: “一时逊国难为弟,千载名山还属虞”,江南的老百姓给了仲雍与泰伯一样的高度赞美。墓后并排立着四块墓碑,一块是明崇祯年立的,刻有“商逸民虞仲周公墓” ;一块是清代地方官员所立,刻有“先贤虞仲周公之墓” ;另外两块已辨认不清。

历史上,周朝建立,周武王封仲雍为“吴伯”,历代天子都亲临仲雍墓祭祀,备受尊崇御制。

晋明帝在323年,到仲雍庙致祭,尊仲雍为“恭孝王”。并敕建祀殿,御制“王德碑” 立亍庙前。晋宋武帝于420年御制“赞亭” 立于殿前外。

唐太宗641年,重新扩建仲雍墓,从山下重修一条大路至仲雍墓前,立二石柱于殿门外,墓道御赉金炉、花瓶、香盒、整套祭器一坛,建祭库收贮。

宋太宗978年,赐仲雍墓旁175亩良田,以岁收供应仲雍祭祀之资用。

宋仁宗天圣年间,77代孙吴感南自己出钱在仲雍墓南边添置250亩田地,田地收入以作为祭祀仲雍资款。

明洪武1370年,封仲雍为“吴仲雍之神”。

明成化1487年,学御史娄谦在仲雍墓旁建清权祠。

明弘治1484年,江南巡抚刘迁瓒奉旨重修仲雍墓,建“清权坊”。

崇祯1636年,巡抚御史路振飞立墓碑。

在清乾隆朝代及清朝后期,斥巨资重修仲雍墓,今天的仲雍墓的规模基本上是哪个时期建起来的。

1996年,常熟市政府拨款,对仲雍墓进行了较大的整修。

黄省游仲雍墓,写诗赞:

“荒原寻古墓,松桧翳祠幽。借问临诸夏,何如此一邱。衣冠开国俗,俎豆继春秋。千载怀清德,彷徨过客留。” “仲雍山址归休日,尚余平生五色笔。画山画水画楼台,万态春云研砌出。”

吴文化知识普及 (典故篇) 24 仲雍墓 ​
传播中欧文化,展示政企风彩。本网稿件部分来源于网络或来源作者投稿,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
(3)
上一篇 2020年8月15日 下午1:08
下一篇 2020年8月17日 上午7:29

相关推荐

  • 《吴学之光》

    文:吴美福 我的书房里,有一面墙专门用来陈列吴学典籍。从《吴氏家谱》到《吴文化研究》,从《吴地风物志》到《吴方言考》,从《浅谈吴学》到《论吴学》,琳琅满目,蔚为大观。每当阳光透过窗…

    2025年3月5日
  • 《泰伯谦锋 三让刻碑铭》

    撰文:吴美福        江南的雨总是绵密的。我站在梅里古都的城墙上,望着远处烟雨朦胧的泰伯庙,檐角的铜铃在风中叮当作…

    2025年3月5日
  • 《三月的丝竹》

    文:吴美福 鼋头渚的樱花还在含苞,蠡园的水波已把晨光揉碎成千万片银鳞。古运河边的老柳树刚吐出米粒大的嫩芽,枝桠间悬着的几盏红灯笼便急着在风中蘸墨,要给三月写一封花笺。 惠山祠堂群的…

    2025年3月5日
  • 《砚底潮声》

    撰文:吴美福        太湖石皱褶深处渗出一滴北宋的雨。我在退思园夜读,忽见残碑拓片上的虫蛀孔洞溢出微蓝星…

    2025年3月5日
  • 《泊渎河畔的青铜犁痕》

    撰文:吴美福       晨雾未散时,泊渎河像一卷半展的旧宣纸,青石埠头沁着露水,苔痕漫漶处依稀可见船缆磨出的凹痕。我数着埠头石阶上的年轮,一级是吴越争霸的剑影,一级是南朝四百八十…

    2025年3月3日
  • 吴学:时光深处的文化绮梦

    撰文:吴美福       青苔爬上花墙时,我总爱在退思园的石矶上坐定。紫藤的暗影顺着瓦当游走,将四百年的光阴折成满池碎金。那些雕着博古纹的漏窗,像极了时间睁开的瞳孔,明清的烟雨、民…

    2025年3月3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