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知识普及 (典故篇) 24 仲雍墓 ​

编篡: 吴美福

仲雍死后葬海虞县、即今常熟市城西北天目山辛峰亭下,今叫虞山。据《太平寰宇记》载: “虞山有仲雍、齐女之墓”,梁代有六“远望仲雍而高坟萧瑟,旁临齐女则哀垄苍茫。” 这句话意思是说,在梁代的时期,仲雍的高大的坟头已呈萧瑟的状况,衰败的厉害,年代很久远了。明代有专门关于祭祀仲雍的记载。清乾隆二十五年、即1760年,朝廷对仲雍进行扩建重修,建成了第一道石坊,上书“敕建先贤仲雍墓门”,乾隆五十四年、即1789年,建第二道石坊,正面刻有“南国友恭”,背面刻“让国同心”。石柱上刻有“道中清权垂百世,行侔夷惠表千秋” 楹联。第三道石坊,正面刻“先贤虞仲墓”,背刻“至德齐光”。石柱上刻有对联: “一时逊国难为弟,千载名山还属虞”,江南的老百姓给了仲雍与泰伯一样的高度赞美。墓后并排立着四块墓碑,一块是明崇祯年立的,刻有“商逸民虞仲周公墓” ;一块是清代地方官员所立,刻有“先贤虞仲周公之墓” ;另外两块已辨认不清。

历史上,周朝建立,周武王封仲雍为“吴伯”,历代天子都亲临仲雍墓祭祀,备受尊崇御制。

晋明帝在323年,到仲雍庙致祭,尊仲雍为“恭孝王”。并敕建祀殿,御制“王德碑” 立亍庙前。晋宋武帝于420年御制“赞亭” 立于殿前外。

唐太宗641年,重新扩建仲雍墓,从山下重修一条大路至仲雍墓前,立二石柱于殿门外,墓道御赉金炉、花瓶、香盒、整套祭器一坛,建祭库收贮。

宋太宗978年,赐仲雍墓旁175亩良田,以岁收供应仲雍祭祀之资用。

宋仁宗天圣年间,77代孙吴感南自己出钱在仲雍墓南边添置250亩田地,田地收入以作为祭祀仲雍资款。

明洪武1370年,封仲雍为“吴仲雍之神”。

明成化1487年,学御史娄谦在仲雍墓旁建清权祠。

明弘治1484年,江南巡抚刘迁瓒奉旨重修仲雍墓,建“清权坊”。

崇祯1636年,巡抚御史路振飞立墓碑。

在清乾隆朝代及清朝后期,斥巨资重修仲雍墓,今天的仲雍墓的规模基本上是哪个时期建起来的。

1996年,常熟市政府拨款,对仲雍墓进行了较大的整修。

黄省游仲雍墓,写诗赞:

“荒原寻古墓,松桧翳祠幽。借问临诸夏,何如此一邱。衣冠开国俗,俎豆继春秋。千载怀清德,彷徨过客留。” “仲雍山址归休日,尚余平生五色笔。画山画水画楼台,万态春云研砌出。”

吴文化知识普及 (典故篇) 24 仲雍墓 ​
传播中欧文化,展示政企风彩。本网稿件部分来源于网络或来源作者投稿,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
(3)
上一篇 2020年8月15日 下午1:08
下一篇 2020年8月17日 上午7:29

相关推荐

  • ‌沉默的危害:无声中的隐形杀手‌

    文 吴美福       在日常生活中,沉默常常被看作是一种美德,是深思熟虑、内敛沉稳的体现。然而,当沉默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时,它便可能悄然转化为一种危害,无声中…

    2024年10月26日
  • 毛叔郑的文化思想遗存及对现代社会的持续影响

    毛新明/文 毛叔郑,本名姬郑,周文王庶子,周武王弟,毛姓始祖,毛国国君。周文王、周武王时期重臣。 毛叔郑除了编纂《诗经》,他还对周代的礼制文化、音乐教育以及道德哲学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2024年10月23日
  • 毛叔郑与《诗经·大雅》

    毛新明/文 毛叔郑与《诗经·大雅》有着深厚的渊源。《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雅”分为“…

    2024年10月23日
  • 吴姓使命与担当

    文  吴美福         吴姓的使命与担当主要体现在传承吴文化、宣传研究吴学、弘扬至德精神,并在现代社会中…

    2024年10月22日
  • 吴学与吴文化

    文 吴美福 ‌吴学与吴文化是紧密相关的概念,吴学可以视为吴文化学,是吴文化的研究和学问化过程。‌ 吴学,即吴文化学,是研究吴地人民从古到今一切创造活动及其成果的学问。它涵盖了吴地文…

    2024年10月22日
  • 吴学与地理

    文 吴美福 吴学与地理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吴学的起源、发展及其所依托的地理环境上。以下是对这一关系的详细阐述: 一、吴学的起源与地理环境‌起源背景‌ 吴学的兴起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2024年10月20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