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学的历史意义与当代意义

作者: 吴美福

穿越历史记载,掀开岁月的画卷。自太伯、仲雍肇吴,开启了吴文化先河。到吴国历经七百多年,吴文化蓬蓬勃勃茁壮成长。吴国自太伯立国后至寿梦500多年时间里,吴国社会安定,人民幸福指数很高,国际环境和睦,以邻与善,以邻为友,在长达五个多世纪里吴国没有战争。究其根本原因,是太伯一直以德为立国之本,治国之道。太伯的至德精神开创了吴地良好的社会风尚,自建国初期就深深镌刻了太伯至德精神的烙印,老百姓有尚德的信仰,有了精神食粮。有了立国的指导思想和治国的道德理论体系,孕育在吴国社会方方面面的至德精神风气,着力培育优良的高雅道德风尚,大力提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奉献精神,夯实和谐社会、和谐人际、和谐环境的优良土壤,形成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祥和的社会环境。

太伯在以德治国在全社会推行三个方面的施政纲领: 一. 弘扬礼让谦逊之德。提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求得人与人和谐相处;二.推行友善、关怀之德。以人文情怀、善良之心关怀他人,关注民生疾苦,在全社会营造一种互助互爱的彰显团结的氛围;三.致力开展开拓、创新之德。建构一种对事业、对社会、对吴国未来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爱国爱家,发挥个人的勤奋努力的力量,不断开拓创新,为社会争做贡献,在更高的社会进步层面上追求理想的和谐局面。太伯的以德政治国、以尚德为核心的文化理念卓见成效,贯穿于吴国代代相承达500多年的太平和谐社会,社会平安,生活安祥,国家和平,人民安康。在当时诸国之中是个奇迹,更是践行道德精神的光辉典范。太伯开启的吴文化发端,由此注入了至德精神的基因,发展为吴文化学科体系中核心价值观,是吴文化体系的一个显著的特征,也奠定了吴文化体系的主要概念。因此,吴文化也自然称得上为一个名符其实的德学。

泰伯的价值贡献体现在另一个主要方面是开拓精神。泰伯壮奔荆蛮,开拓出一片新天地,开发出富饶的新江南,创造出许多前无古的新创举,创新了许多新制度、新模式、新风尚,打造了一个社会安定、人民安居、既无战争、又无内患,经济富裕,文化繁荣的幸福国家。

吴文化第三个核心价值体现是诚信精神。源于二千多年前季札的挂剑“一诺千金” 的诚信精神,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诚信道德体系。诚信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要求,也是人之为人应有的美德。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古人眼中,诚是信的根基,信是诚的体现。人,因为具有道德品质之“诚”,方能表现出道德行为之“信”,从真诚的心灵自然流露出的言行,才能具有感染他人的力量。

诚信精神要求我们在不断地自我反省中守住自己的本心,在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前提下待人以诚、取信于人。同时,诚信精神更要求我们在家国天下的情怀中具有深沉的责任担当。诚信精神所蕴含的始终如一、持之以恒、责任担当的价值理念,与民族精神的其他内容一起,共同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吴文化是中华文化一枝馥郁芬芳的奇葩,数千年来,推动江南地区、长三角地区乃至整个中华文化的发展甚至对世界文化格局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不同时代不同时期,吴文化以其鲜明的精神特质以及独特的统摄力、凝聚力、同化力和创造力,支撑着江南地区的不断进步、不断文明和创新升华,锻造了锦绣江南人文鼎盛的独特气质。吸收各种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先进因子,开启了吴地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转变,催生了民族工商在吴地的发祥,改变了吴地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进程。

吴文化是江南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之内隐和外显的形态,精神文化、物质遗存、语言符号、行为规范、社会组织形态等等是它的表现形式,其重要的核心要素表现为传统观念和价值观念。吴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特性。

吴文化作为具有吴地独特历史记忆和浓郁地域特色、在不同时期融合了时代精神的民族文化,是凝聚吴地精神的特殊的文化符号,是推动太湖地区和长三角地域经济社会发展长久不衰和创造后来居上的精神源泉。特别是在中华民族开启全面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历程中,吴文化越来越表现出实践的先进性和独特的气质和魅力。未来,吴文化的传统禀赋和优秀基因更具明确现代价值取向和时代精神特点。

到宋代,北方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南迁,吴地逐步繁荣起来。吴文化在此时期已经渐成体系,自成学派。张其昀先生说: 东南之文化,不在苏杭,不在京镇,在无锡之梅里。东南文明,肇基于此,说的就是对吴文化的诞生地的肯定和对吴文化的高度评价。吴文化在不同年代对推动社会进步和引领文化前进方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吴文化浸润在吴地的各个方面,不断地扬弃丑的东西和糟粕,不断培育优良的吴文化土壤,始终保持着先进文化方向,保持良好的社会形态和淳朴的社会民风。把锦绣江南打造成富甲天下的鼎盛江南。

吴文化是我们的灵魂、民族的根、是软实力也是硬支撑,更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我们既要重视历史吴文化的传承,更要重视现代吴文化的蓬勃发展。让历史与现代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吴文化,让吴文化绽放时代华彩,走向繁华大道。

至德精神是吴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至德精神体现了吴文化的自信,同时,至德精神又推动了吴文化的创新。弘扬至德精神,必须突出吴文化的自信,并不断深化吴文化的创新,吴文化才会灿烂辉煌。

闪耀光辉的吴文化,刻写了不同时代的凡人善举; 凝结传统文化的魅力,一串串感动历史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彰显着推进社会前进的精神力量。

以德润心,以文化人。践行“至德精神” “诚实守信” “谦逊礼让”“开拓创新” “奉献进取”的精神,是历史吴文化的传承的使命,更是现代吴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是独一无二的吴文化的人格光芒,展示道德的思想光辉和中华民族尊奉的崇高精神。

九十年代,吴文化研究日渐深入。我认为吴文化应该上升为”吴学”范畴,这很有必须和很有必要。吴文化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内涵丰沛,文化多元,是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特质与典型特征的文化体系,提炼、提升至”吴学”体系,是历史的苏醒和现代文化的期盼。研究”吴学”是一个庞大的历史文化系统工程。举起”吴学”这面大旗,形成”吴学”理论体系,构成”吴学”理论框架”。使”吴学”的精神力量,成为中华人文精神璀璨的风范,成为吴文化的灵魂,成为吴文化的精神基石。

铸成吴学概念,构架吴学体系,形成吴学理论框架,奠定吴学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建设极具特色的吴学之路。为吴学注入新的基因和人文情怀,让吴学的每一粒水珠都折射着文明之光。

我们都是追梦人,我们的梦是士以弘道,弘吴学之道,践行吴学的价值追求,以智慧推动吴学前行。面对纷繁的文化,各种学说,我们要审知,慎思,明辨,笃行,通古今之变化,思吴学之清醒,忌人云亦云,扬向上之正气,传递吴学文化振奋人心的精神力量。

吴学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要升华到胸怀吴学的情怀,做吴学提升的引擎,做吴学梦竟相绽放的托手。发吴学凝结的“洪荒之力”,胸怀对吴学梦想和激情,凝萃成吴学理论的一种思想风骨和文化厚度,不敢懈怠,对吴学的认识只有“更优解”,没有“最终解”。

秉持坚守“匠心”精神的执着,激发术有专工的优势,涵养可贵的文匠精神,催生更多的吴学创新之花、创收之果,收获更多的吴学成果。唯有保持吴文化再造传奇,筑就吴学的梦想就一定会实现。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只要我们执着初衷,不忘初心,吴学一定会筑就,吴学之花一定会绽放灿烂的光芒。

2020年8月12日

传播中欧文化,展示政企风彩。本网稿件部分来源于网络或来源作者投稿,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
(2)
zwcmzwcm
上一篇 2020年8月12日
下一篇 2020年8月13日

相关推荐

  • 浅谈吴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十分荣幸地借全国首届吴学研讨会筹备会这机会,向诸位汇报下泰伯吴氏祖地无锡对吴学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所取得的成果,再瞻望下吴学研究的未来,谈谈本人对吴学的理解。囿于见识之限,本次浅谈,仅…

    2024年7月25日
  • 文化新纪元:吴学赋能文化领域共享,携手共创吴学未来!

    [中网传媒-庐山讯-吴美福] 首届庐山吴学筹备会在风景如画的庐山静庐别墅盛大开幕。此次研讨会汇聚了众多吴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和诸多吴氏贤达,共同探讨吴学的深厚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与…

    2024年7月24日 中网报道
  • 弘扬黄河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

    销烟治河–林则徐 河南省吴氏文化研究会  吴峰 清朝名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事迹,可谓是妇孺皆知,名垂青史,但是林则徐戴“罪”治理黄河的事迹却鲜为人知。1840年…

    2024年7月24日 学习探索
  • 吴学概要

    撰文 中网传媒副总编吴美福 吴学主要指的是清代古文经学中的一个重要派别,‌这个派别起源于江苏吴县惠周惕,‌并在惠栋处达到巅峰。‌惠栋博学多才,‌著有《‌九经古义》‌、‌《‌周易述》…

    2024年7月18日
  • 治黄收疆—吴大澂

    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水运连国运,水治则兴邦。清朝光绪十三年(1887年)秋分前后,阴雨连绵,连降大雨,河水暴涨,加上沁河河水的注入,黄河在郑州花园口石桥村决口,河口宽300…

    2024年7月16日
  • 吴姓与吴学文化关系

    文 中网传媒副总编吴美福 吴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主要之一,拥有漫长且悠久的历史。对于吴学起源的史学研究,不仅可以揭示吴学起源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变迁,还可以探究吴学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文化意…

    2024年7月1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