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吴学文化的包容性

作者: 吴美福 

吴学文化,悠悠三千年,它产生于商朝的远古时代,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聚水成河,聚沙成塔,终于形成了灿烂的吴学文化。

吴学文化代代传承不断绝,从未面临消亡的危险,依然以顽强的生命力传承了下来,使得我们得见古代辉煌的文化,究其原因,得归功于其特有的包容精神。

吴学文化的包容精神,就是指吴学文化

的厚德载物,求同存异与兼收。吴学文化求同存异指的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平相处,兼收并蓄指的是能够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文化的积极成分。

一、吴学文化包容精神的表现

作为吴学文化的核心,吴学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吴学文化的包容性还体现在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在古代“梅里地区”的太湖大地上形成了以谦让开拓、诚信包容、务实创新的传统的为代表的吴文化,在两湖以及河南、安徽、江西的部分地区,形成了以奔放浪漫、瑰丽神奇的楚文化。在江苏、浙江、上海和江西的部分地区,形成了细腻、恬淡、婉转、雅致、清新的吴越文化,在四川以及陕南、鄂西、云贵的部分地区,形成了以农耕纺织、高歌劲舞为特色的巴蜀文化,而在陕西以及陇中一带,是强调实力,注重功利的秦文化的流行地。流行于三晋之地的三晋文化

注重锐意进取,是法家、纵横家的主要发源地。

吴学文化兼容并畜,融合吸收了这诸多文化的先进优秀因子,形成了有自己特质具有典型特色典型特征的吴学文化。

二、吴文化包容精神形成的原因

1.吴学文化的早熟。

自泰伯奔吴建立起吴国的雏形后,古代的吴学文化基本上都是在不断完善发展,因此,吴学文化的内核在古代的就已经奠定了原型。吴国700多年的政治制度使得国家内乱较少,社会更加稳定,为吴学文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这种良好的社会氛围下,不仅本地文化得到很好的发展,而且外来文化也在传入后得到肥沃的土壤萌芽生根。

2.后期吴国对外交往的频繁。 

汉族皇朝与游牧民族部落之间的征战持续数千年,从殷商抗击犬戎到五代十国到满清入关,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从未中断。中国与国外交流也一分频繁。丝绸之路的建立、鉴真东渡、玄奘取经和郑和下西洋都是十分典型的例子。季札出使中原诸国,使得吴学文化频繁的对外文化交往往往不以外文化为目的,在“和而不同”观点的影响下,向外传播吴学思想和文化,展示吴学的魅力,同时也带回了不少外文化的优秀因子,增加了吴学文化的多元性。

3.吴学中心思想的形成。

江南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中国富庶地区, 经济发达文化繁荣, 吴学文化有丰厚的沃土, 使得吴学中心的思想不断萌芽巩固。吴学思想另一个核心价值观是在积极开拓,奋发进取的精神影

响下,形成了吴学文化宽阔包容的胸襟。而在这种文化胸襟的氛围中,异域文化都能够很好的融入吴学,并且广泛传播,形成灿烂的吴学文化。

4.吴学思想主张海纳百川、兼收并蓄。

在早期,吴学在初创

之时,创始人泰伯作为吴文化为代表的江南文化,就以“谦让开拓、诚信守诺、嬗变包容” 为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内涵既符合皇权道德思想、又符合老百姓道德理念, 所以, 吴学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泰伯正视文化差别,主张用先进的各种文化融入吸收先进文化因子,揉合吴学文化与时俱进。吴学文化提倡君子坦荡荡,胸怀要宽广。吴学文化实行开明的主旨,汇集百家学说,兼容并包。这使得

吴学学说、在各个时间如雨后春笋般地破土而出,蓬蓬勃勃茁壮成长,造就了吴学学术理论和文化多样性、广度和深度。

三、吴学形成的意义

1.促进了古代吴学文化融合,推动吴学文化多样性的形成。吴学文化的包容性使得各民族文化能够很好的并存,不会因为文化差异导致互相仇恨,从而使得各民

族文化能够很好的相处、了解,增加了各种文化之间的相互认同,促进了各种文化与吴学文化的融合,为吴学文化的多样性、稳定性、恒久性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促进了吴学文化多元的文化格局的形成。

吴学文化包容精神的这种精神有其独特标识、独特气质、独特特色、独特特征。

吴学文化的包容精神使得吴学文化含有多种元素,如儒、释、道等,因此吴学文化是一种多元并存,和而不同的文化,并在此基础进一步完善发展,形成了如今的吴学文明。

3.增强了吴学文化软实力,提高丰富了吴学文化内涵,提高了吴学文化影响力。现今,吴学文化的软实力也逐渐崭露头角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吴学文化的包容特性使得吴学文化时时充满昂扬的生机,更具有竞争力。吴学文化在传播的同时,也带来了吴学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使得吴学在社会上受关注度提高。

四、结束语

吴学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包容精神使得吴学文明传承三千年而从未中断。而在这期间,包容性使得吴学文化能够在与其他文化共处的同时能够吸收借鉴其他文化,促成自己的创新发展,就如同一棵幼苗,在不断吸收营养后终于长成参天大树。吴学文化能够在世上独树一帜,自成风格,包容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现在,吴学文化欲要继续发展壮大,全在于文化创新;而文化欲要创新,文化包容精神必不可少。

传播中欧文化,展示政企风彩。本网稿件部分来源于网络或来源作者投稿,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
(0)
zwcmzwcm
上一篇 2022年8月31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2日

相关推荐

  • 浅谈吴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十分荣幸地借全国首届吴学研讨会筹备会这机会,向诸位汇报下泰伯吴氏祖地无锡对吴学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所取得的成果,再瞻望下吴学研究的未来,谈谈本人对吴学的理解。囿于见识之限,本次浅谈,仅…

    2024年7月25日
  • 文化新纪元:吴学赋能文化领域共享,携手共创吴学未来!

    [中网传媒-庐山讯-吴美福] 首届庐山吴学筹备会在风景如画的庐山静庐别墅盛大开幕。此次研讨会汇聚了众多吴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和诸多吴氏贤达,共同探讨吴学的深厚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与…

    2024年7月24日 中网报道
  • 弘扬黄河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

    销烟治河–林则徐 河南省吴氏文化研究会  吴峰 清朝名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事迹,可谓是妇孺皆知,名垂青史,但是林则徐戴“罪”治理黄河的事迹却鲜为人知。1840年…

    2024年7月24日 学习探索
  • 吴学概要

    撰文 中网传媒副总编吴美福 吴学主要指的是清代古文经学中的一个重要派别,‌这个派别起源于江苏吴县惠周惕,‌并在惠栋处达到巅峰。‌惠栋博学多才,‌著有《‌九经古义》‌、‌《‌周易述》…

    2024年7月18日
  • 治黄收疆—吴大澂

    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水运连国运,水治则兴邦。清朝光绪十三年(1887年)秋分前后,阴雨连绵,连降大雨,河水暴涨,加上沁河河水的注入,黄河在郑州花园口石桥村决口,河口宽300…

    2024年7月16日
  • 吴姓与吴学文化关系

    文 中网传媒副总编吴美福 吴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主要之一,拥有漫长且悠久的历史。对于吴学起源的史学研究,不仅可以揭示吴学起源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变迁,还可以探究吴学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文化意…

    2024年7月1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