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学是一座精神的金矿

吴学是一座富矿,一座金矿,里面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吴学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收集、整理、研究、传承、创新吴学文化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在收集中整理,在整理中研究,在研究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坚守民族的吴学文化阵地。吴学是一个庞大的历史文化系统工程,举起吴学这面旗帜,形成“吴学” 概念,从理论进行研究,注重吴学课题的选定和研究与吴学的展示,构架吴学体系,形成吴学理论框架,建设特色的吴学之路。为吴学注入新的基因和人文精神,让吴学的思想绽放光芒。

泰伯精神的精神是“让”,“让”是吴姓产生的基因,也是吴姓的标志所在。泰伯的这种精神不断地转化成极具价值,极富特色的谦让、包容文化,这种文化积淀在吴姓发展历程中,为铸造健康的吴姓人格,建立积极的社会关系,推动先进的生产方式,创立完善的道德理论,构建吴学的思想体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谦让是人性的本质,和谐是人类的期求,只要我们每一个人的人性中都能有这种谦让的成分,我们的家就会和睦,社会才会和谐,世界才会和平。

吴学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十分丰富的文化资源,这独特的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为建设“吴学”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无锡是吴学文化的孕育地,发祥地,也是吴地生生不息,不断奋进的不竭动力。吴学是吴地的灵魂,吴地发展的每一个轨迹都深深地打上了吴学的烙印。吴地长期的生活方法,交往方式,生产和劳作方式是几千年来积淀而成,形成了独特的精神气质,物化成多姿多彩的吴学文化。吴学的历史传统,文化底蕴,历史特色,地域特点,是区别于其他地域文化的根本所在。

雨果说 :“注入人类家园的每一条细流都不再是自然之物,它的每一粒水珠都折射着文明之光。” 吴学文化是一盏千古不灭的文化明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灿烂的文化遗产。在未来中华文明进程中必将绽放更灿烂的文化光芒!

吴学文化另一座金矿里有又一个至德至贤人物- 季札,重提他的意义非凡。在国家提出重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拾中华民族之魂重要时期,吴辈同仁重塑季子在中华民族道德精神高地之至德精神、弘扬季札之诚信品德,铸造季子之灵魂,构筑季子礼乐文化之精髓,是我吴辈乃至几代或长久的一个重大的课题,更是吴辈宗贤的责任与义务。

历史上的“ 南季北孔”就是对季札公至高无上的评价,当年孔子对季札公顶礼膜拜,称其为老师,要知道,在二千多年前,孔子称季札为“老师”,其地位超过皇帝,祖宗,父亲,季札在春秋时期地位之高之重,名望在春秋七国之中冠绝之顶,叹呼!赞呼!鼓呼!

季札,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是一尊道德的丰碑,更是吴家的第三位“ 德圣 ”,更是吴家历史上不可企越的道德的、精神的、礼乐的、文化的一座里程碑。

二千多年前,季札为避位躬耕吴下里,这 “后三让”的精神,是中华民族道德史上又一盏璀璨的道德明灯; 二千多年前,季札在吴下里点燃了一柱心香,这柱心香绵绵不绝,薪火相传; 二千多年来,季札在吴下里躬耕的火炬,点亮了太湖区域文明之光,文明之花,四处绽放。

我们相信,弘扬季子谦让精神,坚守季札诚信品德,同心同德,为光大吴学而努力奋斗。是时候了,吴辈有责任有义务共同努力,为奠定季札在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高地、礼乐文化圣地、礼学礼仪的鼻祖,为“南季”的之魂而占有重要的重要的地位而努力奋斗,为筑成吴学的理论体系而努力。

传播中欧文化,展示政企风彩。本网稿件部分来源于网络或来源作者投稿,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
(0)
zwcmzwcm
上一篇 2022年6月29日 上午11:50
下一篇 2022年7月1日

相关推荐

  • 浅谈吴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十分荣幸地借全国首届吴学研讨会筹备会这机会,向诸位汇报下泰伯吴氏祖地无锡对吴学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所取得的成果,再瞻望下吴学研究的未来,谈谈本人对吴学的理解。囿于见识之限,本次浅谈,仅…

    2024年7月25日
  • 文化新纪元:吴学赋能文化领域共享,携手共创吴学未来!

    [中网传媒-庐山讯-吴美福] 首届庐山吴学筹备会在风景如画的庐山静庐别墅盛大开幕。此次研讨会汇聚了众多吴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和诸多吴氏贤达,共同探讨吴学的深厚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与…

    2024年7月24日 中网报道
  • 弘扬黄河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

    销烟治河–林则徐 河南省吴氏文化研究会  吴峰 清朝名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事迹,可谓是妇孺皆知,名垂青史,但是林则徐戴“罪”治理黄河的事迹却鲜为人知。1840年…

    2024年7月24日 学习探索
  • 吴学概要

    撰文 中网传媒副总编吴美福 吴学主要指的是清代古文经学中的一个重要派别,‌这个派别起源于江苏吴县惠周惕,‌并在惠栋处达到巅峰。‌惠栋博学多才,‌著有《‌九经古义》‌、‌《‌周易述》…

    2024年7月18日
  • 治黄收疆—吴大澂

    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水运连国运,水治则兴邦。清朝光绪十三年(1887年)秋分前后,阴雨连绵,连降大雨,河水暴涨,加上沁河河水的注入,黄河在郑州花园口石桥村决口,河口宽300…

    2024年7月16日
  • 吴姓与吴学文化关系

    文 中网传媒副总编吴美福 吴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主要之一,拥有漫长且悠久的历史。对于吴学起源的史学研究,不仅可以揭示吴学起源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变迁,还可以探究吴学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文化意…

    2024年7月1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