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知识普及(梅里篇)87 泰伯墓

作者:吴美福

2006年,泰伯墓及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2月25日,鸿山泰伯景区通过国家旅游局评审,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为无锡唯一一个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和“太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荣誉于一身的旅游点。

泰伯是周太王的长子,因周太王欲立幼子季历,于是与弟仲雍同避江南,成为吴国第一代君主,史称“吴太伯”。泰伯死后葬于鸿山。鸿山古名皇山,南朝《南徐记》记载:“泰伯宅东九里,有皇山,泰伯所葬地”。按《史记正义》注云:“泰伯居梅里平墟,在无锡东南三十里是也”。

汉桓帝永兴二年即154年,下诏吴都太守糜豹修之,周以垣墉,给五十户守卫其墓。

晋明帝太宁元年即323年,下诏祀泰伯用王者礼乐,具王者冕服,建庙于茔城南三十步,命晋陵太守殷师领焉。

宋武帝永初元年即420年,敕泰伯以太牢祀。

唐太宗贞观十三年即639年,下诏重新扩建泰伯门殿,遣礼部尚书韩滉祀以太牢,赐金铜香炉一具。贞观十五年即641年,赐泰伯六十四世孙、驸马都尉吴世伟苗田千顷,永充庙祀。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即978年,敕朝散大夫梁周翰赐墓旁田二百二十三亩,令岁收供奉洒扫。宋仁宗天圣元年即1023年,敕赐绕墓田一百亩耕种,并入墓仓贮用。宋哲宗元祐七年即1092年,有诏吴泰伯以至德庙为额,遣官致祭。元符年间,制封至德侯。宋徽宗崇宁初年即1102年,进封三让王。

元仁宗元贞元年即1295年,命祭三让王吴泰伯于姑苏至德庙。

元英宗至治二年即1322年,诏遣御史中丞察罕帖木耳致祭。

明太祖洪武二年即1369年,改封吴泰伯之神,春秋祀之。明弘治十四年即1501年,邑人杨文建亭表墓。

清康熙年间,江苏巡抚吴存礼、无锡知县吴兴祚先后整修。

清康熙四十四年即1705年,康熙帝南巡,驻苏州行宫,御书“至德无名”匾额,赐庙供奉。后为山民侵削,树木殆尽。清雍正四年即1726年,无锡知县王乔林勒石永禁。清乾隆二年即1737年,又给帑修葺,无锡知县王允谦增建享堂墓门。乾隆帝为庙御书“三让高踪”匾额。清乾隆十六年即1751年,乾隆第一次南巡,遣散秩大臣乌木泰祭泰伯。二十二年即1757年,第二次南巡,遣刑部左侍郎钱维城祭泰伯。二十七年即1762年,第三次南巡,遣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程岩祭泰伯。三十年即1765年,第四次南巡,遣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张若澄祭泰伯。

清嘉庆初年,墓之前后皆为近民开垦,墓门亦颓圮无余,仅存一小碣,有高攀龙题字。向例,有泰伯庙道士东西两房轮流值管,而终年未尝一至,盖荒废久矣。清嘉庆二十三年即1818年,知县齐彦槐重修享堂墓门,并写门联“志异征诛三让两家天下;功同开辟一抔万古江南”。筑石围墙,建丰乐桥。民国六年即1917年六月,代总统冯国璋题赠“端委风高”匾额,江西督军李烈钧题赠“至德无称”匾额。民国三十七年即1948年,捐修泰伯庙,国民政府委员吴稚晖撰《重修泰伯庙记》文。

泰伯墓由吴郡太守糜豹督办始建于东汉永兴二年(154),历代都有修建。前有主殿仰止阁四层高19米,供泰伯冕旒朝笏铜像,两柱有联:“千秋让德长存,祖基重光,鸿山胜景扬中外;万众英贤共仰,世家首列,青史高风颂古今。”

墓坐北向南,墓前有月牙池,池后有元祐七年即1092年敕建石牌坊一座,上刻宋哲宗御笔“至德墓道”四个大字,有联:“人间天上唱高义;古往今来歌至德。”坊顶镶“古皇山”篆字火焰牌。后面即为清嘉庆二十三年即1818年所建享殿,门柱刻着嘉庆时金匮县令齐彦槐的题联:“志异征诛三让两家天下;功同开辟一抔万古江南。”殿中屏风上刻有泰伯圣像,高悬乾隆题书“三让高踪”横匾,东壁上保存着建文帝的《题泰伯墓东壁》:“远隐停马泰伯乡,仰瞻墓宇法先王。避荆不为君臣义,采药能全父子纲。八百周基无足贵,千秋俎豆有余香。深惭今日争天下,遗笑勾吴至德邦。”,西壁上有张国明撰写的泰伯墓“迎享送神辞”三章。

殿后是四角攒尖顶墓碑,阴刻“泰伯墓”篆字。再沿台阶登临墓道最高处,便见青石护砌的封土墓墩,墓前分立石望柱一对,柱顶各雕石狮栩栩如生。东侧立明弘治十四年即1501 年国子监丞杨文所书《重修泰伯墓记》,北侧立明天启三年即1623 年东林党领袖高攀龙所撰写“泰伯墓再次重修记”。

山下梅村镇有泰伯故居改建的泰伯庙为泰伯墓组成部分,又称至德祠、让王殿。大殿系明弘治十三年即1500 年无锡知县姜文魁修建,有对联:“让国亦称王,从此荆蛮沾德化;兴吴应作祖,顿教草昧启文明。”“勾吴分土惟三,端委垂型,梅里肇基名最古;迁史世家第一,云礽衍绪,华陂崇祀惠无疆。”殿前石坊刻“至德名邦”四字。

吴文化知识普及(梅里篇)87  泰伯墓
传播中欧文化,展示政企风彩。本网稿件部分来源于网络或来源作者投稿,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
(1)
zwcmzwcm
上一篇 2020年12月4日 下午9:30
下一篇 2020年12月5日

相关推荐

  • 浅谈吴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十分荣幸地借全国首届吴学研讨会筹备会这机会,向诸位汇报下泰伯吴氏祖地无锡对吴学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所取得的成果,再瞻望下吴学研究的未来,谈谈本人对吴学的理解。囿于见识之限,本次浅谈,仅…

    2024年7月25日
  • 文化新纪元:吴学赋能文化领域共享,携手共创吴学未来!

    [中网传媒-庐山讯-吴美福] 首届庐山吴学筹备会在风景如画的庐山静庐别墅盛大开幕。此次研讨会汇聚了众多吴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和诸多吴氏贤达,共同探讨吴学的深厚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与…

    2024年7月24日 中网报道
  • 弘扬黄河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

    销烟治河–林则徐 河南省吴氏文化研究会  吴峰 清朝名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事迹,可谓是妇孺皆知,名垂青史,但是林则徐戴“罪”治理黄河的事迹却鲜为人知。1840年…

    2024年7月24日 学习探索
  • 吴学概要

    撰文 中网传媒副总编吴美福 吴学主要指的是清代古文经学中的一个重要派别,‌这个派别起源于江苏吴县惠周惕,‌并在惠栋处达到巅峰。‌惠栋博学多才,‌著有《‌九经古义》‌、‌《‌周易述》…

    2024年7月18日
  • 治黄收疆—吴大澂

    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水运连国运,水治则兴邦。清朝光绪十三年(1887年)秋分前后,阴雨连绵,连降大雨,河水暴涨,加上沁河河水的注入,黄河在郑州花园口石桥村决口,河口宽300…

    2024年7月16日
  • 吴姓与吴学文化关系

    文 中网传媒副总编吴美福 吴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主要之一,拥有漫长且悠久的历史。对于吴学起源的史学研究,不仅可以揭示吴学起源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变迁,还可以探究吴学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文化意…

    2024年7月1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