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知识普及(梅里篇)79 泰伯城

作者:吴美福

唐代李泰、萧德言等人撰写的《括地志》是唐初全国地理总志,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极其重要的历史地理文献著作。《括地志》常州卷中有记载: “梅里在常州无锡县东南六十里” 在苏州卷中记载: “太伯奔吴所居城,在苏州北五十里常州无锡县界梅里村,其域及冢见存。”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居城,就是泰伯城,其冢,即泰伯墓。“见城”,在唐代,城和墓都还在。

更早的《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第一” 开篇说:“吴太伯,太伯弟仲雍,旨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吴太伯。” 大约公元前116年,司马迁20来岁曾到过梅里,仔细考察过吴城等遗址、遗迹。

朱汉《吴越春秋. 太伯传》载: “中国侯王数用兵,恐及于荆蛮,故太伯起城周三里二百步、外廓三百里,在西隅,名曰故吴” 《左传》云:邵公三年即前512年,楚子西向楚王陈谏,谓“吴、周之胄裔也,而弃在海滨,不在姬通。”

《皇览》记载: “吴太伯家在吴县北、梅里聚、去城十里” 。《吴地记》记载:“泰伯筑城于梅里,今梅里乡,亦曰梅里村,城内有宅,旧址及井犹存,亦云吴城。”

泰伯庙堂内挂有一块明弘治十六年即1504年的《无锡县重建太伯庙碑记》云:“无锡之板桥有丘隆,相传云太伯之墓也,按……今板桥正居吴县北,去梅村不一里、而近败屋颓垣”。

纵观先秦与后来诸多文献记载,相互印证,几千年来,吴地人民口口相传,以及不断出土的周朝文物和吴国文物,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比较系统的长长证据链体系,由此可见,泰伯奔梅里,泰伯居梅里,泰伯开发梅里,泰伯城在梅里,无可辩驳,证据凿凿。泰伯城在三国、唐、宋时期都还在。由于年久远,泰伯城的遗址,早已湮没在尘埃中,留下一个“故吴墟” 的名称,让人遐想连篇 。

吴文化知识普及(梅里篇)79  泰伯城
传播中欧文化,展示政企风彩。本网稿件部分来源于网络或来源作者投稿,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
(2)
zwcmzwcm
上一篇 2020年11月5日
下一篇 2020年11月6日

相关推荐

  • 浅谈吴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十分荣幸地借全国首届吴学研讨会筹备会这机会,向诸位汇报下泰伯吴氏祖地无锡对吴学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所取得的成果,再瞻望下吴学研究的未来,谈谈本人对吴学的理解。囿于见识之限,本次浅谈,仅…

    2024年7月25日
  • 文化新纪元:吴学赋能文化领域共享,携手共创吴学未来!

    [中网传媒-庐山讯-吴美福] 首届庐山吴学筹备会在风景如画的庐山静庐别墅盛大开幕。此次研讨会汇聚了众多吴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和诸多吴氏贤达,共同探讨吴学的深厚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与…

    2024年7月24日 中网报道
  • 弘扬黄河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

    销烟治河–林则徐 河南省吴氏文化研究会  吴峰 清朝名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事迹,可谓是妇孺皆知,名垂青史,但是林则徐戴“罪”治理黄河的事迹却鲜为人知。1840年…

    2024年7月24日 学习探索
  • 吴学概要

    撰文 中网传媒副总编吴美福 吴学主要指的是清代古文经学中的一个重要派别,‌这个派别起源于江苏吴县惠周惕,‌并在惠栋处达到巅峰。‌惠栋博学多才,‌著有《‌九经古义》‌、‌《‌周易述》…

    2024年7月18日
  • 治黄收疆—吴大澂

    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水运连国运,水治则兴邦。清朝光绪十三年(1887年)秋分前后,阴雨连绵,连降大雨,河水暴涨,加上沁河河水的注入,黄河在郑州花园口石桥村决口,河口宽300…

    2024年7月16日
  • 吴姓与吴学文化关系

    文 中网传媒副总编吴美福 吴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主要之一,拥有漫长且悠久的历史。对于吴学起源的史学研究,不仅可以揭示吴学起源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变迁,还可以探究吴学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文化意…

    2024年7月1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