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知识普及(铜器篇)74 吴镰

作者:吴美福

吴国青铜篦齿镰,正面,镰背成直线,与左端手持的端面形成115度夹角,装木柄使用时,刃口与柄夹角也呈115度,拉削时就会产生向右前方的锯削力,将韧性的稻杆切断。刃口成月牙弯形,左端利于拢杆,右端利于割切。外形设计十分精巧。最叫绝的是背面的篦齿设计:与左端面平行的115度细密线平满底面,峰谷十分尖利,与正面的斜面刃交成锋利的篦齿刃,在使用中会越磨损越锋利,这种设计在当今仍属先进。我为两千五百年前吴地工匠的高超技术惊叹!

吴国青铜镰刀可在五千年前良渚文化的篦齿石镰上找到技术传承。在新石器时代的农业经历了拔穗、割穗再到割茎三部曲。中原收訇黍粟,经历了蚌刀、石刀、铜至、铜镰的发展过程。只有青铜篦齿镰是连割带锯的创造性收割稻秆的最佳刀具,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镰。

吴国是最早用青铜打制篦齿镰农具,青铜篦齿镰集中分布在吴地,仅苏南就出土了115件,所有出土青铜篦齿镰地点集中分布在苏南、浙北、皖南、豫南,正是吴国疆域所辖。考古专家认为,青铜篦齿镰是古吴国的发明,可以称吴镰,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的镰刀的鼻祖。吴镰,是古吴国人民对人类社会的伟大创造。

吴文化知识普及(铜器篇)74  吴镰
传播中欧文化,展示政企风彩。本网稿件部分来源于网络或来源作者投稿,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
(3)
上一篇 2020年10月29日 上午10:08
下一篇 2020年10月30日 下午1:57

相关推荐

  • 《吴学之光》

    文:吴美福 我的书房里,有一面墙专门用来陈列吴学典籍。从《吴氏家谱》到《吴文化研究》,从《吴地风物志》到《吴方言考》,从《浅谈吴学》到《论吴学》,琳琅满目,蔚为大观。每当阳光透过窗…

    2025年3月5日
  • 《泰伯谦锋 三让刻碑铭》

    撰文:吴美福        江南的雨总是绵密的。我站在梅里古都的城墙上,望着远处烟雨朦胧的泰伯庙,檐角的铜铃在风中叮当作…

    2025年3月5日
  • 《三月的丝竹》

    文:吴美福 鼋头渚的樱花还在含苞,蠡园的水波已把晨光揉碎成千万片银鳞。古运河边的老柳树刚吐出米粒大的嫩芽,枝桠间悬着的几盏红灯笼便急着在风中蘸墨,要给三月写一封花笺。 惠山祠堂群的…

    2025年3月5日
  • 《砚底潮声》

    撰文:吴美福        太湖石皱褶深处渗出一滴北宋的雨。我在退思园夜读,忽见残碑拓片上的虫蛀孔洞溢出微蓝星…

    2025年3月5日
  • 《泊渎河畔的青铜犁痕》

    撰文:吴美福       晨雾未散时,泊渎河像一卷半展的旧宣纸,青石埠头沁着露水,苔痕漫漶处依稀可见船缆磨出的凹痕。我数着埠头石阶上的年轮,一级是吴越争霸的剑影,一级是南朝四百八十…

    2025年3月3日
  • 吴学:时光深处的文化绮梦

    撰文:吴美福       青苔爬上花墙时,我总爱在退思园的石矶上坐定。紫藤的暗影顺着瓦当游走,将四百年的光阴折成满池碎金。那些雕着博古纹的漏窗,像极了时间睁开的瞳孔,明清的烟雨、民…

    2025年3月3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