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知识普及(兵器篇)63 吴王馀眛剑

编篡: 吴美福

吴王馀眜釗是苏博从民间募集而来。这柄剑长57.5,宽4.8厘米,一字窄格,圆首,圆茎带箍,宽斜从,中部起脊,双刃弧曲,有束腰。特别引人注目不光是因为保存相对完好,最为珍奇的是,其上铸有两行铭文,每行三十七八字,共75字,且铭文完好无缺,是目前所见剑类兵器中铭文最多的一柄,可谓是集兵器、礼器于一体的罕见珍品。

这把剑的主人,在历史学家、考古专家等论证下,确是吴王余眛无疑。但到底是余眜(mo)还是余眛(mei)?专家各有说法。北京大学副教授董珊认为,读mo还是mei均可,目前很多人读mei,他觉得读mo也对。但浙江大学教授曹锦炎认为,此字应该读mei,且写法应该以“眛”为准确,“吴地读音应该从‘未’音,所以写为‘眛’,读作mei确凿无误。”

吴王余昧剑身所铸铭文的内容涉及到‘寿梦、余祭、余眜’三位吴王,还有伐麻、伐荆楚、伐越等三场战役的内容,也涉及到吴国王位继承的兄终弟及之制,具有很高的展示研究和文献价值。在苏州博物馆副馆长程义看来,通过铭文与文献的相互印证,可以解决有关古吴国一些存在争议性的问题。

根据吴王余昧剑上的铭文所述,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分别是诸樊、余祭、余眛和季札,寿梦想传位于季札却又不合礼制,且季札礼让兄长不肯,诸樊继位后立下“兄终弟及”之制,死后传位于二弟余祭,希望最后能传于季札,最终季札也没有当上吴王。这与《史记》中的有关吴王“兄终弟及制”的记载相吻合。  

吴王余眛剑铭文的出现,也有望解决余祭与余眛在位的时间问题。在《春秋·左传》中记载,余祭在位四年,余眛在位十七年,《史记》却恰恰与之相反。到底孰是孰非,一直没有明确的结论。有专家说,剑身铭文中的提到的“伐麻”之战,按《春秋》记载,发生在公元前538年,也就是吴王余眛六年,而铭文中明确指出余眛是接到“伐麻”的命令而去征战,可见当时他还不是吴王,尚未继位,所以《春秋》记载有误。专家推论,根据这柄剑和鲁迅路剑都提到的伐麻之战的时间,证明应以《史记》的说法为准,即余祭在位十七年、即公元前547-前531年,余眜在位四年、即公元前530-前527年。

“姑苏”一词千百年一直作为苏州的名号。然而,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却存在诸多谜团。在吴王余眜剑上第一行铭文里出现的“姑雠(chou)”,与当下用苏州话读“姑苏”几乎相同,就被许多研究人员推测是“姑苏”的早期写法。

《吴越春秋》记载,吴王令“能善为钩者,赏百金。”由于国君的重视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当时吴越地区的铸剑水平,远远高于中原诸国,出现了许多传奇的铸剑大师与传世名剑。“男儿何不带吴钩”,吴钩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它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吴国的利器已经超越刀剑本身,上升成为一种骁勇善战、刚毅顽强的精神符号。水军是吴国的王牌,余昧所参加的伐麻、御楚、御越三大战役,浩浩汤汤的长江便是他率领王牌军队奋勇杀敌的主战场。如今,刀光剑影的战场已随着时光的流逝消失殆尽,但苏州博物馆里那柄沧桑宝剑,依旧在无声地诉说着它的英勇。

吴文化知识普及(兵器篇)63  吴王馀眛剑
传播中欧文化,展示政企风彩。本网稿件部分来源于网络或来源作者投稿,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
(10)
上一篇 2020年9月30日 下午10:23
下一篇 2020年10月3日 下午4:25

相关推荐

  • 千秋念伟人毛泽东

    乙巳秋毛羚 作 缅怀领袖毛泽东,建国兴邦万世崇。湘楚地灵龙虎聚,韶山毓秀孕豪雄。遵义会议乾坤定,延安烽火映天红。音容虽逝英魂在,革故鼎新唯乃公。

    2025年9月10日
  • 教师礼赞

    乙巳秋毛新明作 案上灯痕映鬓丝,窗前星斗伴批辞。晨传经义析毫末,暮解疑团到子时。粉笔灰飞凝智慧,教鞭指点破迷思。莫言桃李满天下,且看春风化雨时。 作者 毛新明,男,郑州市人,中国网…

    2025年9月9日
  • 长寿囚犯戈利高里

    毛新明/文 19世纪末,即1895年,17岁的戈利高里与邻居因为一头牛而发生争执,误杀邻居,被俄国当局逮捕后判刑坐监100年。 一年后,戈利高里尝试越狱逃跑,结果末遂,狱方将他的刑…

    2025年8月15日
  • 泰伯:先秦至德思想的践行者与文明融合的先驱

    撰文:吴美福 在中华文明的早期谱系中,泰伯的名字或许不如孔孟老庄般闪耀于思想典籍,但他以“三让天下”的实践智慧与开拓精神,构建了一套独特的道德哲学体系,成为先秦时期“德治”思想的重…

    2025年4月8日
  • 《吴学之光》

    文:吴美福 我的书房里,有一面墙专门用来陈列吴学典籍。从《吴氏家谱》到《吴文化研究》,从《吴地风物志》到《吴方言考》,从《浅谈吴学》到《论吴学》,琳琅满目,蔚为大观。每当阳光透过窗…

    2025年3月5日
  • 《泰伯谦锋 三让刻碑铭》

    撰文:吴美福        江南的雨总是绵密的。我站在梅里古都的城墙上,望着远处烟雨朦胧的泰伯庙,檐角的铜铃在风中叮当作…

    2025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