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知识普及(兵器篇)60 吴太子姑发孚反剑

编篡: 吴美福

1959年安徽淮南蔡家岗出土的吴太子姑发孚反剑,此剑通长36厘米,铭文显示: “攻庐大子姑发孚反”,攻庐就是吴国,大子即太子,孚反即吴王诸樊,此剑是他为太子时所铸,应略早于公元前560年。 

1974年安徽省庐江县汤池镇出土的一代名剑——吴王光剑,是春秋晚期一代霸主吴国国君阖闾的佩剑。早在商周时代,我国的青铜工艺已居世界领先地位。春秋时代我国的青铜剑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而全国又数南方的吴国铸造的剑最为精良,冠绝天下。当时吴国有几位著名的铸剑匠师,干将和莫邪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相传干将和莫邪是夫妻俩,他们铸的剑十分锋利,技术非常高明。吴王阖闾下令要他们铸造一对绝世宝剑。干将和莫邪选择适合了建造铸剑炉子的地点,无奈怎么也造不出宝剑。后来,莫邪自己跳进熔化的铜液中,才炼好了铜,干将忍着失去妻子的悲痛,用这些铜铸造了雌雄二剑。雄的剑名“干将”,雌剑名“莫邪”,干将、莫邪铸的这两把剑,虽至今还没有见到,可是考古学家发现,除了吴王剑之外,还陆续发现了好几把吴国的其他国王的剑。

据记载,吴地所产的铜与锡质量品位很高,在哪个时代,吴国铸造的青铜剑全国首推第一。有关专家们利用现代技术测试,对吴王剑进行无损检验,发现它是铜锡的合金,还含有一定量的铅和微量的镍。铜锡铅都是软金属,但用它们做成合金可就非常坚硬了。关键在于合金的配比。如含铜量过多,做成的剑就易卷刃,如含锡过多,合金就脆,做成的剑易折断。春秋时代吴越两国的铸剑工匠已懂得这个原理,铸造剑时的合金比例十分合理,因此铸造的剑既锋利又柔韧,刚柔相济。传说中的“干将”、“莫邪”等青铜剑在当时是最负盛名的。

吴王阖闾任用贤相伍子胥、军事家孙武,打败了强大的楚国,使吴国富强、称雄天下;他死后以三千名剑殉葬,他的陵墓就是今天苏州的虎丘。乃至秦始皇、东吴大帝孙权等都仰慕他所拥藏的名剑,派人到虎丘挖地三尺,都想得到吴王阖闾的名剑,结果都一无所获……吴王阖闾的名剑如今出现在安徽省博物馆的展厅里。

目前传世的吴王光剑共有四把:其中,安徽省博物馆一把,安徽省南陵县文管所一把,山西博物院一把,上博博物馆一把。1974年,安徽省庐江县汤池公社边岗大队开挖水渠时,在距地面一米多深处,发现吴王光剑一把。剑长54厘米,无锈、有光泽。茎(剑柄)做椭圆柱形,上有两道箍棱,剑首出土时被毁损,剑格较宽厚,上有镶嵌绿松石花纹,绿松石已脱落。此剑近格处错金铭文为:“攻吾王光自作用剑,恒余以至克战多功”。在已发现在古剑中铭文最多。当时吴国的古铜兵器其精良冠绝天下,这把吴王光剑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此剑由汤池公社社员孙传来发现并妥为保存,现为安徽省博物馆收藏。

吴文化知识普及(兵器篇)60  吴太子姑发孚反剑
传播中欧文化,展示政企风彩。本网稿件部分来源于网络或来源作者投稿,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
(6)
上一篇 2020年9月27日 下午1:40
下一篇 2020年9月27日 下午6:33

相关推荐

  • 泰伯:先秦至德思想的践行者与文明融合的先驱

    撰文:吴美福 在中华文明的早期谱系中,泰伯的名字或许不如孔孟老庄般闪耀于思想典籍,但他以“三让天下”的实践智慧与开拓精神,构建了一套独特的道德哲学体系,成为先秦时期“德治”思想的重…

    2025年4月8日
  • 《吴学之光》

    文:吴美福 我的书房里,有一面墙专门用来陈列吴学典籍。从《吴氏家谱》到《吴文化研究》,从《吴地风物志》到《吴方言考》,从《浅谈吴学》到《论吴学》,琳琅满目,蔚为大观。每当阳光透过窗…

    2025年3月5日
  • 《泰伯谦锋 三让刻碑铭》

    撰文:吴美福        江南的雨总是绵密的。我站在梅里古都的城墙上,望着远处烟雨朦胧的泰伯庙,檐角的铜铃在风中叮当作…

    2025年3月5日
  • 《三月的丝竹》

    文:吴美福 鼋头渚的樱花还在含苞,蠡园的水波已把晨光揉碎成千万片银鳞。古运河边的老柳树刚吐出米粒大的嫩芽,枝桠间悬着的几盏红灯笼便急着在风中蘸墨,要给三月写一封花笺。 惠山祠堂群的…

    2025年3月5日
  • 《砚底潮声》

    撰文:吴美福        太湖石皱褶深处渗出一滴北宋的雨。我在退思园夜读,忽见残碑拓片上的虫蛀孔洞溢出微蓝星…

    2025年3月5日
  • 《泊渎河畔的青铜犁痕》

    撰文:吴美福       晨雾未散时,泊渎河像一卷半展的旧宣纸,青石埠头沁着露水,苔痕漫漶处依稀可见船缆磨出的凹痕。我数着埠头石阶上的年轮,一级是吴越争霸的剑影,一级是南朝四百八十…

    2025年3月3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