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知识普及 (人物传)38 吴王诸樊 ​

编篡: 吴美福

吴王诸樊,名遏,又称吴顺王,吴王寿梦长子,吴国第二任国王,公元前560年―公元前548年在位。

公元前561年、即吴王寿梦二十五年,诸樊的父亲吴王寿梦去世。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即诸樊,次子余祭,三子余眛(亦称夷末、夷昧),四子季札。季札最贤德,而寿梦想要立他继位,季札谦让不应承,于是就立长子诸樊,代理行政掌权。公元前560年、即吴王诸樊元年,诸樊服丧期满,让位给季札。季札推辞说:“曹宣公死后,诸侯与曹国人认为新曹君不义,将要拥立子臧为曹君,子臧离开曹国,以成全新曹君。君子说子臧是 ‘能坚守节义’。您是合法的继承人,谁敢干预您呢?享有国家并非我的节义。我季札虽然无才,但也希望能效仿子臧的节义。” 吴国人坚持拥立季札,季札便抛弃家室跑去种地,此事只得作罢,于是诸樊继承王位。

公元前560年、即吴王诸樊元年秋天,楚康王由于庸浦战役的缘故,让子囊在棠地出兵,以攻打吴国。吴军不出战,楚军于是返回。这时吴军从皋舟的险道上拦腰截击楚军,楚军不能彼此救应,吴军于是打败他们,俘虏楚国公子宜谷。

公元前548年、即吴王诸樊十三年秋天,舒鸠背叛楚国,楚国令尹屈建率军攻打舒鸠。楚军到达离城时,吴王诸樊派兵援救舒鸠。屈建急忙让右翼部队先出动,子强、息桓、子捷、子骈、子盂率领左翼部队向后撤退。吴军处在左右两军之间熬战七天。子强说:“时间久了将会疲弱,疲弱就会被俘,不如赶快打仗。我请求带领家兵去引诱他们,你们选择精兵,摆开阵势等待我。我得胜就前进,我败逃就看情况办,这样就可以免于被俘。如果不这样,一定会被吴国俘虏。”

大家听从他的建议,五个人带领他们的家兵先攻吴军,吴军败逃,登山而远望,看到楚军没有后继,就再次追赶,迫近楚军。楚军精选部队就和家兵会合作战,吴军大败。楚军乘机包围舒鸠,舒鸠溃散。同年八月,楚国灭舒鸠。

公元前548年、即吴王诸樊十三年十二月,吴王诸樊率军攻打楚国的附庸国巢国,进攻巢国国都的城门。巢国牛臣说:“吴王勇敢而轻死,如果我们打开城门,他将会亲自带头进门。我乘机射他,一定能射死。这位吴王死了,边境上或可以稍为安定一些。” 将士们听从他的意见,于是打开城门让吴军进入城门,吴王诸樊果然亲自带头进门,这时躲在短墙后的牛臣用箭射吴王诸樊,吴王诸樊中箭身亡,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战死沙场的王国元首。

吴王诸樊死后,遗命将王位传给次弟余祭,想依次相传,定要将国家交给季札才罢休,以满足父亲吴王的愿望。诸樊知道,等到自己正常死亡,传位给二弟,再由二弟传位给三弟,轮到季札继承王位,黄花菜都凉了。所以诸樊生前与二个兄弟商量过,怎样尽早传位给四弟季札,以尽快完成父王的愿望,以利更好的带领吴国走向强盛。诸樊也与二个弟弟说了,每次战斗,他要亲自上阵,第一个冲锋,但求早点战死沙场。所以,数年之间他发动数场战争,不久即战死疆场。多么悲壮的行动,多么伟大的行为!

吴文化知识普及 (人物传)38 吴王诸樊 ​
传播中欧文化,展示政企风彩。本网稿件部分来源于网络或来源作者投稿,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
(0)
上一篇 2020年8月31日 下午12:51
下一篇 2020年9月1日 下午2:19

相关推荐

  • 忆枞阳行

    甲辰末毛新明作 枞阳初逢暖阳融,笑靥亲和韵致浓。向心而行忆忠魂,铸史研声开大风。瑞贤谈吐惊四座,成志豁达纳千峰。遥知异地应添暖,盼得春归醉刘伶。

    2025年1月12日
  • 浅析讨好型人格心理

    文/毛新明 讨好型人格,又称为迎合型人格,指喜欢讨好别人、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即使委屈自己也要迎合别人的一种人格特征。其目的是通过迎合他人、取悦他人来获取认可和接受。这种人格的人有…

    2024年12月26日
  •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吴学理论创新

    撰文  吴美福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吴学理论创新是多维度、深层次且系统化的进程‌。 ‌一、理论维度的创新‌&…

    2024年12月26日
  • 马克思主义吴学体系:从雏形到诞生

    撰文  吴美福 ‌一、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19世纪40年代末…

    2024年12月26日
  • 马克思主义吴学体系: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撰文  吴美福        马克思主义吴学体系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以下是对这一体系的基本阐述:…

    2024年12月25日
  • 什么称书院

    撰文 吴美福‌ 书院内涵‌可以从精神、物质、制度和行为四个层面进行解读。书院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其内涵丰富多样。 精神层面 书院的精神文化是知识追求与价值关怀的…

    2024年12月24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