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知识普及 (典故篇) 28 孔子观季札葬子 ​

编篡 : 吴美福

季札周游列国,除了有侍卫、信使跟随,他大儿子逞之也跟随出游学习。有一年,季札从齐国返回,途中路过山东,大儿子得暴病去世,季札决定就地安葬。当时正走到嬴、博两地之间,也就是今泰安、莱芜之间的汶水上游,找了'个地方埋葬。

当时在山东一带,人死了,还没有人看到整套的葬礼仪式。孔子正在齐国讲学,听到此事,说“延陵季子是吴国实践周礼的人。” 于是他留下讲课,带领弟子星夜兼程赶往季札住地。

据说,季札选择了一块高墩之地,挖穴的土不是很深,土底面干爽,没有一点水份。殓葬时,死者身上穿的也是一般大众穿的衣服,没有穿礼服,没有随葬品,非常一般,与老百姓没有什么二样。在当时春秋时期的山东有着厚葬的风俗,以季札名望和地位,是不可能这样简葬的。下葬后,封穴时只用挖穴时的土,并没有动用当地的人力去别处取土,坟头不是垒土很高,坟墓堆好后,沿墓往右绕了三圈,哀鸣了三声,并念念有词说: “骨肉终归一天会回归土壤,这就是命。但人的灵魂却会因此消失的。” 葬礼极朴素和原始,葬礼一结束,季札就踏上了回程。

过后,孔子的一些弟子七嘴八舌责备季札葬子草率行事,不合礼制。孔子激动的却语重心长的说: “延陵季子的做法,是完全合乎周礼的啊!” 并且满怀深情的说: “季札乃是吴王之叔,丧子礼应从丰,只因奉命聘使,不当挈子同行。不幸爱子客死异乡,只好草草殓葬。看他最后悲号三声,心中无限悲痛,此乃礼不足而哀有余,哀子于父使命未毕而客死,丧葬以筒合礼。”

孔子观葬礼后,带领弟子在今港里村设讲坛向老百姓宣讲季札葬子一事,大加赞扬季札是最懂周礼,是圣人。据港里村名碑记载,村庄因孔子设讲坛讲礼后名叫讲礼村,后演变成港里村。

明代穆宗隆庆二年莱芜县知事傅国壁于口镇东南立“孔子观礼处” 石碑,至今存在。明代嘉靖年间莱芜县令陈甘来根据垂杨村季子长子墓,孔子观礼处石碑和老百姓口碑考证,确认季子长子墓就在今莱芜口镇垂杨村。现遗迹有季子长子墓、孔子观礼处、刻石纪事碑、垂杨书院等。

垂杨村中的孔子观礼处石碑,圆额,高3.03米,宽1.2米,厚0.23米。龟座长1.4米,宽1.04米,高0.25米。边有缠枝花纹,保存完好。垂杨书院坐落在杨柳树林中,亦名观礼书院,占地2亩。历代来参观学习者不计其数,曾一度盛况空前,倍受欢迎。后经历代统治者多次修墓、立碑,丰富其人其事,传承至今。

季札葬子,孔子观礼,引起了当时懂周礼的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相关这方面的孔子的言行记载在《礼记》,还在乌江水边刻石记载。春秋时期的周礼已经遭到严重的破坏,季札按周礼葬子,孔子前去观礼并大加赞扬,两人都是周礼的继承者、维护者。据说,在季札和孔子两人一生中,这是两人唯一一次会晤,虽然没有说一句话,两人都懂对方的意思,心有灵犀一点通,千言万语在心中。赢博之会,在两位春秋伟人彼此之间铬上了深刻的印象,在以后的岁月里,孔子多次称季札为老师。

吴文化知识普及 (典故篇) 28 孔子观季札葬子 ​
传播中欧文化,展示政企风彩。本网稿件部分来源于网络或来源作者投稿,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
(9)
上一篇 2020年8月21日 下午12:37
下一篇 2020年8月22日 下午5:35

相关推荐

  • ‌沉默的危害:无声中的隐形杀手‌

    文 吴美福       在日常生活中,沉默常常被看作是一种美德,是深思熟虑、内敛沉稳的体现。然而,当沉默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时,它便可能悄然转化为一种危害,无声中…

    2024年10月26日
  • 毛叔郑的文化思想遗存及对现代社会的持续影响

    毛新明/文 毛叔郑,本名姬郑,周文王庶子,周武王弟,毛姓始祖,毛国国君。周文王、周武王时期重臣。 毛叔郑除了编纂《诗经》,他还对周代的礼制文化、音乐教育以及道德哲学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2024年10月23日
  • 毛叔郑与《诗经·大雅》

    毛新明/文 毛叔郑与《诗经·大雅》有着深厚的渊源。《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雅”分为“…

    2024年10月23日
  • 吴姓使命与担当

    文  吴美福         吴姓的使命与担当主要体现在传承吴文化、宣传研究吴学、弘扬至德精神,并在现代社会中…

    2024年10月22日
  • 吴学与吴文化

    文 吴美福 ‌吴学与吴文化是紧密相关的概念,吴学可以视为吴文化学,是吴文化的研究和学问化过程。‌ 吴学,即吴文化学,是研究吴地人民从古到今一切创造活动及其成果的学问。它涵盖了吴地文…

    2024年10月22日
  • 吴学与地理

    文 吴美福 吴学与地理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吴学的起源、发展及其所依托的地理环境上。以下是对这一关系的详细阐述: 一、吴学的起源与地理环境‌起源背景‌ 吴学的兴起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2024年10月20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