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知识普及 (典故篇) 28 孔子观季札葬子 ​

编篡 : 吴美福

季札周游列国,除了有侍卫、信使跟随,他大儿子逞之也跟随出游学习。有一年,季札从齐国返回,途中路过山东,大儿子得暴病去世,季札决定就地安葬。当时正走到嬴、博两地之间,也就是今泰安、莱芜之间的汶水上游,找了'个地方埋葬。

当时在山东一带,人死了,还没有人看到整套的葬礼仪式。孔子正在齐国讲学,听到此事,说“延陵季子是吴国实践周礼的人。” 于是他留下讲课,带领弟子星夜兼程赶往季札住地。

据说,季札选择了一块高墩之地,挖穴的土不是很深,土底面干爽,没有一点水份。殓葬时,死者身上穿的也是一般大众穿的衣服,没有穿礼服,没有随葬品,非常一般,与老百姓没有什么二样。在当时春秋时期的山东有着厚葬的风俗,以季札名望和地位,是不可能这样简葬的。下葬后,封穴时只用挖穴时的土,并没有动用当地的人力去别处取土,坟头不是垒土很高,坟墓堆好后,沿墓往右绕了三圈,哀鸣了三声,并念念有词说: “骨肉终归一天会回归土壤,这就是命。但人的灵魂却会因此消失的。” 葬礼极朴素和原始,葬礼一结束,季札就踏上了回程。

过后,孔子的一些弟子七嘴八舌责备季札葬子草率行事,不合礼制。孔子激动的却语重心长的说: “延陵季子的做法,是完全合乎周礼的啊!” 并且满怀深情的说: “季札乃是吴王之叔,丧子礼应从丰,只因奉命聘使,不当挈子同行。不幸爱子客死异乡,只好草草殓葬。看他最后悲号三声,心中无限悲痛,此乃礼不足而哀有余,哀子于父使命未毕而客死,丧葬以筒合礼。”

孔子观葬礼后,带领弟子在今港里村设讲坛向老百姓宣讲季札葬子一事,大加赞扬季札是最懂周礼,是圣人。据港里村名碑记载,村庄因孔子设讲坛讲礼后名叫讲礼村,后演变成港里村。

明代穆宗隆庆二年莱芜县知事傅国壁于口镇东南立“孔子观礼处” 石碑,至今存在。明代嘉靖年间莱芜县令陈甘来根据垂杨村季子长子墓,孔子观礼处石碑和老百姓口碑考证,确认季子长子墓就在今莱芜口镇垂杨村。现遗迹有季子长子墓、孔子观礼处、刻石纪事碑、垂杨书院等。

垂杨村中的孔子观礼处石碑,圆额,高3.03米,宽1.2米,厚0.23米。龟座长1.4米,宽1.04米,高0.25米。边有缠枝花纹,保存完好。垂杨书院坐落在杨柳树林中,亦名观礼书院,占地2亩。历代来参观学习者不计其数,曾一度盛况空前,倍受欢迎。后经历代统治者多次修墓、立碑,丰富其人其事,传承至今。

季札葬子,孔子观礼,引起了当时懂周礼的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相关这方面的孔子的言行记载在《礼记》,还在乌江水边刻石记载。春秋时期的周礼已经遭到严重的破坏,季札按周礼葬子,孔子前去观礼并大加赞扬,两人都是周礼的继承者、维护者。据说,在季札和孔子两人一生中,这是两人唯一一次会晤,虽然没有说一句话,两人都懂对方的意思,心有灵犀一点通,千言万语在心中。赢博之会,在两位春秋伟人彼此之间铬上了深刻的印象,在以后的岁月里,孔子多次称季札为老师。

吴文化知识普及 (典故篇) 28 孔子观季札葬子 ​
传播中欧文化,展示政企风彩。本网稿件部分来源于网络或来源作者投稿,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
(10)
上一篇 2020年8月21日 下午12:37
下一篇 2020年8月22日 下午5:35

相关推荐

  • 泰伯:先秦至德思想的践行者与文明融合的先驱

    撰文:吴美福 在中华文明的早期谱系中,泰伯的名字或许不如孔孟老庄般闪耀于思想典籍,但他以“三让天下”的实践智慧与开拓精神,构建了一套独特的道德哲学体系,成为先秦时期“德治”思想的重…

    2025年4月8日
  • 《吴学之光》

    文:吴美福 我的书房里,有一面墙专门用来陈列吴学典籍。从《吴氏家谱》到《吴文化研究》,从《吴地风物志》到《吴方言考》,从《浅谈吴学》到《论吴学》,琳琅满目,蔚为大观。每当阳光透过窗…

    2025年3月5日
  • 《泰伯谦锋 三让刻碑铭》

    撰文:吴美福        江南的雨总是绵密的。我站在梅里古都的城墙上,望着远处烟雨朦胧的泰伯庙,檐角的铜铃在风中叮当作…

    2025年3月5日
  • 《三月的丝竹》

    文:吴美福 鼋头渚的樱花还在含苞,蠡园的水波已把晨光揉碎成千万片银鳞。古运河边的老柳树刚吐出米粒大的嫩芽,枝桠间悬着的几盏红灯笼便急着在风中蘸墨,要给三月写一封花笺。 惠山祠堂群的…

    2025年3月5日
  • 《砚底潮声》

    撰文:吴美福        太湖石皱褶深处渗出一滴北宋的雨。我在退思园夜读,忽见残碑拓片上的虫蛀孔洞溢出微蓝星…

    2025年3月5日
  • 《泊渎河畔的青铜犁痕》

    撰文:吴美福       晨雾未散时,泊渎河像一卷半展的旧宣纸,青石埠头沁着露水,苔痕漫漶处依稀可见船缆磨出的凹痕。我数着埠头石阶上的年轮,一级是吴越争霸的剑影,一级是南朝四百八十…

    2025年3月3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