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纂: 吴美福
泰伯、仲雍建立“勾吴国”,把国家治理得相对稳定,老百姓生活日益好过,经过数年经营建设,勾吴国国力日渐强劲,泰伯也年事渐高,遂萌生让位之意,多次与仲雍流露意思。
仲雍、万妹夫妻察觉到泰伯有让位的意思,夫妻俩多次商量要找个好理由又不要使泰伯有感觉仲雍故意避开。最后仲雍向泰伯建议他想向东进一步勘察低洼地,怎样把整片低洼地建成良田,必须把伯渎河贯穿扬子江,通过扬子江,把梅里方园区域的洪水引向大海,这样荆蛮与海虞地区就可以排涝,洪水就不会泛滥,庄稼就可以保丰收。原先的低洼地还可以造成良田。泰伯一听仲雍的计划,满是点头赞许,于是准奏计划启动,准备实施。
然而,又有一个问题使仲雍犹豫,嫂子姜姐因为救人而牺牲,自己走了大哥生活没有照顾,多次劝大哥续娶,大哥为了怀念嫂子、为了自己而不肯续弦,思前想后,与妻子万妹商量,决定把儿子季简过继给大哥,以更好地照顾泰伯的生活。
临走时举行了一个简短的仪式,儿子季简正式过继到泰伯名下。然后夫妻带着随行人员向泰伯告别。泰伯含泪说: “希望弟早日归来”。仲雍到了海虞县,先是走访民情,了解百姓状况,经过一番调查,觉得要想把海虞地区治理好,尽快取得当地老百姓的信任与支持,不但是要继续泰伯用周礼治理社会,更重要是放下架子随乡入俗,遵从土著习俗与生存生活习惯,识时务,顺民意,以融入为主。很快就与老百姓打成一片,当地人把他当本地人。仲雍的适应能力超强,在短短的时间内,他就熟悉了当地的方言,并且已经熟练的能与当地人对话,可以“放言”。仲雍的名字“熟哉”读法与当地的口音相似,“海虞县” 后改成“常熟县” 应该与仲雍的名字“熟哉”有关联吧。
为了开凿海虞河,泰伯与众人商议,遂定于八月仲秋开工,带来的军队也上工地与老百姓一起干活。大将万奇为总官,划分了许多工段,每工段有专职官员专门负责工程。从无锡“苏舍荡”开往“荡口镇”,经过“甘露镇”,往“海虞山”方向航行,后人称海虞河为“望虞河”。
仲雍、万妹也组织当地百姓在“渔村”、“月溪”方向开挖,并把原有的湖荡开挖成海虞河水系,在今常熟地区组成了四通八达的水系,为保证农业生产丰收,旱涝保收,为老百姓出行便捷提供了大大的方便。
后来由于泰伯逝世,海虞河暂停了一段时间的工程。仲雍继位后,继续未尽事业,最终开通了海虞河,使今常熟地区西与伯渎河连通,北与扬子江贯通,使洪水不再泛滥,按照仲雍的意愿为江南人民造福,使海虞地区成为鱼米之乡。
通过数年的勤劳打拚和精心开发,海虞地区人民安居乐业,民风淳朴,吃的饱、穿的暖,生活有了多样性。仲雍夫妻带领当地人学习礼仪礼数,教他们学习文化,改变过去一些不好的陋习,天蓝蓝,水碧绿,空气清新,人民笑脸常开,一派田园风光,是哪个时代的幸福。
在开发海虞地区取得了成功,开挖海虞河也顺利峻工,仲雍名冠海虞地区,功勋卓越。仲雍夫妻有一种自豪和成就感洋溢在胸中,然而,这种满怀豪情的感觉仍然冲淡不了思念在梅里哪头的大哥,牵挂泰伯。尽管过继大儿子季简以照顾大哥生活,但还是思念梅里的大哥。
仲雍打懂事起就敬佩泰伯,一生追随泰伯,为了让王奔吴,跟随泰伯历经千辛万难,壮奔荆蛮,断发文身定居梅里,永不返岐山高尚道德和伟大情怀。每当闲遐之余,踏着月色登上虞山山顶,遥望梅里铁山,思念胞兄骨肉之情,犹如夜空的繁星。以后,仲雍经常登上虞山山顶,抒发思兄之情。后来,虞山山顶的高墩,被后人称为“望鸿墩” 。
话说梅里泰伯这里,自从仲雍夫妻团队去陌生的海虞地区开发市场去了,他始终牵挂二弟仲雍,心里总有一种愧疚于二弟,让他随自己千万里东奔荆蛮,吃了千辛万苦,当自己决意把吴国王位给他的时候,他又理由充足地带队去海虞开发。每每想到这些,泰伯思念之情不断萦绕于怀。在夜深人静之时会带着季筒登上铁山,遥望海虞山那头的仲雍等人。后来多次登铁山以抒发思念仲雍之情。兄弟俩演绎的是真正的骨肉情深,高尚情操。兄弟俩为了百姓,为了事业,为了社稷,为了吴国,舍小家为大家,舍私情为众义,无私无欲的奉献,可歌可泣!为感动泰伯、仲雍的兄弟情深,老百姓在铁山山顶建了一座亭子,叫“望虞亭”,当年季历在吴山写给泰伯的一首“哀慕歌” 也刻在亭中石碑上。
仲雍开拓开发海虞地区,把偏处一隅的今常熟地区带入了华夏文明的行列,使海虞地区(今常熟)与梅里地区同步进入了文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