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学之源——水文化

作者:吴美福

太伯东奔,一路水上漂流至太湖边上的梅里,水途漫漫,岁月漫漫,历经急流险滩,波涌涛凶,感悟水的平静, 感慨水的激情,感怀水的柔情,感动水的力量,感知水的浩瀚,感恩水的庇护。在长途迁徙的岁月里,水,对于太伯团队是犹如于生命之重要,在太伯、仲雍从此的生命中烙下了永远抺不去的痕迹。太伯深切的体悟到,水是有蓬勃的生命力,水是孕育万物生命之源。水是生命的精灵,水给太伯以太多人生的启迪,人性的感知,人生的哲理,由此在太伯心中酝酿着吴文化的雏形,水以一种文化形态哺乳、催生吴文化,成为吴学文化之源。

在河流纵横,湖泊万倾的太湖流域,水孕育了吴学文化,水是吴学文化的基本形态,水是构成吴学文化的基本元素,水是吴学文化的基本特征。

生命起源于浩瀚的海洋,中国的老子提出:水为五行之首,万物之始于水。水文化是一种具有水特征的文化形态,中华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流淌在东方的两条大河–黄河与长江,则滋润了蕴藉深厚的中原文化和绚烂多姿的吴文化。

江南处处是水乡,以太湖为中心,向四周延伸,形成了网状交通路线。陆行过桥,水行乘舟。与外界的频繁接触使吳地处于开放的前沿。吳人思想上吐故纳新,行事中长于运筹,在复杂的社会交往中练就了吳人集体的智慧。

吳地河网湖泽密布,号称五湖三江。元末明初卢熊《苏州府志》称:”吴号泽国,《水经》谓:万水所凑,触地成川者也。其源西自太湖,东注于海。承衍支漫,不能详举。”吳地水网以太湖为中心,烟波浩渺的太湖成为孕育吳学的源泉。《太湖备考》载:”太湖跨苏,常,湖三郡,广三万六千顷,周回五百里,东西二百里,南北一百二十余里。中有七十二山,东南之泽,此为最大。”长期以来,吳地凭藉东南最大湖泊形成了环太湖的东南文化中心,东南富庶之区,繁华之地域尽在吳学文化范围之中。

水文化,不仅是哺育万物生灵,其精髓内涵已渗入吴学文化思想的意识深层,成为一种精神的境界,创造了大量与水有关的吴学之哲学、文学、艺术、学术、宗教、运动等形式。水文化,创造的吴学文化中与水有关的科学、人文、历史、地理、自然等诸多方面的精神与物质的文化财产。 水文化的境界 ,从一开始便与吴地人们生活乃至吴学文化历史形成了一种不解之缘。 

水是具有灵性、人性之物,水代表了天地智慧。

太伯扎根梅里后,干了在当时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开凿伯读河,后来又开凿了四泾,仲雍在常熟开挖海虞河,这一系列引水疏涝、顺应水势造福百姓的伟大工程,大大的提高了交通运输航运能力,促进了经济快速流通,数年之间,吴国国力大幅度提高。吴国到了夫差时代,他也与太伯一样重视水文化,决定开凿邗江,贯通长江、淮河。于是在公元前484年大兴土木开工建设开凿邗江。邗江全长185公里,是最早的京杭大运河,是中国第一条人工运河,比起万里长征的兴建领先了三百年。在当时生产力低下,生产方式落后的时期,开凿一条人工运河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邗江的凿通不仅仅开通了北上的战略通道,实际也为吳王夫差取得巨大成功,对北上河南会盟成为盟主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极大促进了太湖流域与中原文化相融合,大大提升了漕运之便利,泽被了沿河两岸,显示了吳国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出”中国运河第一村”——扬州。

京杭大运河最早就是夫差开凿的邗江,夫差的观念认为开凿邗江是为中原人造福祉,亦是向中原人展示吳国的强大的国力。后来,吳王夫差又开凿了一条北连沂水,西通济水的运河,即是后来《汉书》中说的菏水。这条运河沟通了济水和泗水,而泗水衔接淮水,淮水与邗江相通,济水源自黄河,也就是说,吳王夫差把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贯通了,这是多么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件,即便是今天也可以说功业千秋。

环境塑造人,人创造文化。在吳地这一方水土,吳人坚持不懈,自强不息,几千年铸就风景美丽而独特的吳学。首先,从吳学的自然特性方面看,吳学主要是一种水文化。越是在人类文明的初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就越大。吳地地处东海之滨,长江南岸和太湖流域,境内四季分明,降水丰沛,河流湖泊纵横密布,为典型的江南水乡。从文字角度看,吳本身就是指魚类这种水生动物,与水息息相关。吳地之水内连河湖,外接江海,通江达海。吳学得水之便利,因水而生,依水而成,水是吳学的灵魂。吳学既具有大陆文化完成小与大,内与外,静与动,刚与柔,进与退的相互转换。吳学的诸多特性皆由水文化这一自然特性所引起所发生。

太伯筑城于梅里,深刻地揭示出水文化是吴国的灵魂,梅里是吴学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吴学文化的外在体现、是凝固的吴学文化形态。水文化,是吴学文化思想的内涵和吴学文化范畴的概念。在历史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水文化不断地赋予吴学文化本身的积淀;使吴学文化别具匠心,创造出独特风格、构成地域特色和吴学文化特征的结构、既丰富多彩又光辉灿烂的文化体系。从而培育了一大批著名学者,受水文化的灌溉滋润,吴地历代人才辈出,俊杰横溢,文人荟萃。

发展和繁荣同样要得益于水文化的发展。“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历史漫长的历程中是一个典型的经典,历史告诉我们,繁荣总是有着深厚的水文化底蕴的。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多洪涝,水少旱灾,由此看来,一个地方的兴衰,与水是息息相关的。开发利用,积极营造良好的水文化,繁荣水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水文化研究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

水文化是一种具有水特征的文化形态,中华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吳学从本质上来说是水的文化,吴学即吴文化之学,吳学之所以能在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中依然历久弥新,独具魅力,成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在根据是其具有特别优秀的文化基因——水。“ 所谓文化基因,就是决定文化系统传承与变化的基本因子,基本要素。”上善若水,水是至柔至刚,刚柔相济。水是永无止息,决定了吳学是动态的,不是静止一成不变的。文化如同一种生物,它同样具有遗传与变异两种倾向。文化一旦产生,它就会不断延续自己的基因,规定后来文化的大体发展,这就是文化的遗传。吳学的演变不是裂变,而是在当代精神烛照下吸收了传统文化的精华,不断发展与创新,决定了吳学在发展中不会因为失去自身特色而变得面目模糊,甚至被其他区域文化侵略、所同化。

水无定形,随境而适;其形态千变万化,我们的太伯可能首先从水的变化中悟出万物皆变,成为千古之哲理。

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水性至柔,但柔能克刚,“水滴石穿”即为明证。这也是水的一条重要哲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魏征引用此典告诫唐太宗:“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我认为可作更宽广理解:水性易变,须因势利导,以趋利避害。

老子认为,天下都知道弱能胜强,柔可克刚的道理,却难有人付诸实施。只有水无处不在,水无所不利。它避高趋下,随物赋形,因此不会受到任何阻碍。它可流淌到任何地方,滋养万物,洗涤污浊。它处于深潭之中,表面平静,但却深不可测。它源源不断的流淌,造福万物却不求回报。这样的秉性,乃至仁至德。“水”涵盖了“道”的所有特性,蕴含着哲学道理。

水性不争,黯然有成;默默承受,平静如常;增之不厌其多,减之不畏其少;广纳兼容,不厌其烦;循规守则,秉性自然,奔流不息,昼夜不舍,汇归大海,泱泱有终;其性不争,终成其有: 1. 自己活动,推动别人;2.婉转自如,委曲求全;3.寻找方向,不断延伸;4.洗涤污浊,洁净自在;5.滋润万物,生气勃勃;6.渗透扩散,常物不及;7.柔的品质,刚的性格;8.可出可入,均随人愿;9.量必平之,绝对公正;10.千变万化,不失本性;11.容纳百川,聚力超强;12.造福万物,利而不争。正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品行,如水的性格,悠远,绵长;如水的性格,宁静,深邃;如水的性格,坚毅,顽强;如水的性格,悠远,柔和,;如水的性格,包容,豪爽。

水文化孕育了吴学,水的性格,水的品质,水的哲学构成了吴学丰富多彩的,光辉灿烂的学科体系。

我们已从水文化学到许多哲理,水是伟大的哲学。水孕育了吳学,吳学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呈现出的不同审美特征都是由”水”生发滋养而来,具有水的恒定根性,数千年来灌溉滋养着吳地人民,使吳学永葆永恒的春天,成为吳学永不衰竭的精神源泉。

吴学之源——水文化
传播中欧文化,展示政企风彩。本网稿件部分来源于网络或来源作者投稿,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
(6)
zwcmzwcm
上一篇 2020年6月26日 下午9:50
下一篇 2020年6月28日 上午12:18

相关推荐

  • 浅谈吴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十分荣幸地借全国首届吴学研讨会筹备会这机会,向诸位汇报下泰伯吴氏祖地无锡对吴学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所取得的成果,再瞻望下吴学研究的未来,谈谈本人对吴学的理解。囿于见识之限,本次浅谈,仅…

    2024年7月25日
  • 文化新纪元:吴学赋能文化领域共享,携手共创吴学未来!

    [中网传媒-庐山讯-吴美福] 首届庐山吴学筹备会在风景如画的庐山静庐别墅盛大开幕。此次研讨会汇聚了众多吴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和诸多吴氏贤达,共同探讨吴学的深厚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与…

    2024年7月24日 中网报道
  • 弘扬黄河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

    销烟治河–林则徐 河南省吴氏文化研究会  吴峰 清朝名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事迹,可谓是妇孺皆知,名垂青史,但是林则徐戴“罪”治理黄河的事迹却鲜为人知。1840年…

    2024年7月24日 学习探索
  • 吴学概要

    撰文 中网传媒副总编吴美福 吴学主要指的是清代古文经学中的一个重要派别,‌这个派别起源于江苏吴县惠周惕,‌并在惠栋处达到巅峰。‌惠栋博学多才,‌著有《‌九经古义》‌、‌《‌周易述》…

    2024年7月18日
  • 治黄收疆—吴大澂

    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水运连国运,水治则兴邦。清朝光绪十三年(1887年)秋分前后,阴雨连绵,连降大雨,河水暴涨,加上沁河河水的注入,黄河在郑州花园口石桥村决口,河口宽300…

    2024年7月16日
  • 吴姓与吴学文化关系

    文 中网传媒副总编吴美福 吴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主要之一,拥有漫长且悠久的历史。对于吴学起源的史学研究,不仅可以揭示吴学起源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变迁,还可以探究吴学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文化意…

    2024年7月1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