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学,文化人间,情暖历史!

原创 吴美福
你要读吴学,就不能只读文化,更要读吴文化,尤其要读江南历史。
读吴学,犹如中秋夜看那高悬于天幕的一轮明月,如银盘般皎洁,洒下清辉,照亮了人间的夜。“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那吴学,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长河,承载着无数的文化底蕴与江南学问。它静静地躺在历史岁月长河中,见证着江南与吴文化的辉煌,历史岁月的流转更替。
中秋夜,明月辉映着我书桌的文化佳肴,读吴学文章。那醇厚的文化韵味。每当遥想徜徉在无锡古镇那石板街上,每当夜幕降临,尽管我是江西远方的游子,心中涌起的浓浓的思乡之情,只觉得倍感亲切。觉得这是我心灵的归宿,是心里的牵挂。今年的中秋夜,月亮格外明,诠释着我们对吴学的赤诚对吴学的热爱对吴学的担当对吴学的奉献。“但愿人长久,同心筑吴 学。” 今夜,共同仰望同一轮明月,心中对吴学的思念也能跨越千里同频共振。
写那吴学古老的传说故事,伯仲奔吴、季札挂剑、恣蚊饱血。这些故事承载着江南历史吴学文化记忆,传承着先辈们的智慧和情感。它们赋予了吴学更多的神秘色彩和文化内涵,让吴学更加富有魅力。我们在聆听这些吴学故事的时候,仿佛也能感受到吴氏先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出吴姓对吴学的挚爱。
中秋,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文化的传承。它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里找到一片宁静,仰望明月,思考吴学的意义,传承优秀吴学文化,让中秋的月光永远照亮我们前行在建设吴学的道路上。
2024.中秋夜

吴美福,男,1956年生,祖籍赣邑万年县人,本科学历,现任中网传媒副总编辑、河南省诗词家协会会员,2007年任万年县吴姓文化研究协会会长至今,2013年任江西赣东北吴文化研究中心理事会会长至今,2017年发起闽浙赣吴文化经济促进会,2013年参加发起“泰伯论坛”。多年来,致力于吴氏联谊恳亲,联系、联络、走访国内各地宗亲和部分海外宗亲,发起了首届吴学体系建设研究会。

传播中欧文化,展示政企风彩。本网稿件部分来源于网络或来源作者投稿,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
(0)
上一篇 2024年9月18日 上午7:07
下一篇 2024年9月18日 上午7:10

相关推荐

  • 泰伯:先秦至德思想的践行者与文明融合的先驱

    撰文:吴美福 在中华文明的早期谱系中,泰伯的名字或许不如孔孟老庄般闪耀于思想典籍,但他以“三让天下”的实践智慧与开拓精神,构建了一套独特的道德哲学体系,成为先秦时期“德治”思想的重…

    2025年4月8日
  • 《吴学之光》

    文:吴美福 我的书房里,有一面墙专门用来陈列吴学典籍。从《吴氏家谱》到《吴文化研究》,从《吴地风物志》到《吴方言考》,从《浅谈吴学》到《论吴学》,琳琅满目,蔚为大观。每当阳光透过窗…

    2025年3月5日
  • 《泰伯谦锋 三让刻碑铭》

    撰文:吴美福        江南的雨总是绵密的。我站在梅里古都的城墙上,望着远处烟雨朦胧的泰伯庙,檐角的铜铃在风中叮当作…

    2025年3月5日
  • 《三月的丝竹》

    文:吴美福 鼋头渚的樱花还在含苞,蠡园的水波已把晨光揉碎成千万片银鳞。古运河边的老柳树刚吐出米粒大的嫩芽,枝桠间悬着的几盏红灯笼便急着在风中蘸墨,要给三月写一封花笺。 惠山祠堂群的…

    2025年3月5日
  • 《砚底潮声》

    撰文:吴美福        太湖石皱褶深处渗出一滴北宋的雨。我在退思园夜读,忽见残碑拓片上的虫蛀孔洞溢出微蓝星…

    2025年3月5日
  • 《泊渎河畔的青铜犁痕》

    撰文:吴美福       晨雾未散时,泊渎河像一卷半展的旧宣纸,青石埠头沁着露水,苔痕漫漶处依稀可见船缆磨出的凹痕。我数着埠头石阶上的年轮,一级是吴越争霸的剑影,一级是南朝四百八十…

    2025年3月3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