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学文化:打开江南历史的一扇窗

撰文 中网传媒总编辑吴美福
我们提出,要实施吴学文化传世工程,让几千年乃至上万年吴学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谦让精神,开拓风范,诚信标杆”的吴学文化作为江南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流行几千年而不衰,并已深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吴姓人亲切可依的精神寄托,鲜明可辨的文化标识,丰沛可用的文化资源。吴学文化为江南历史打开了一扇窗,为江南吴韵文明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谦让诚信”的吴学文化夯实了江南历史的“文化之韵” 谦让诚信是几千年来江南民族最朴素的追求。江南文明之所以成为3000年未断层的文明,其枢在精神。南方社会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水利事业作为国家公共工程。治国先治水,太伯、仲雍奔吴后就是从治水开始,先开凿了泊渎河,后又开凿了九泾,这一行为形成了江南最初的运河体系——九泾一渎。其中,“一渎”指的是伯渎,它由西向东流,经过梅村,往常熟流去,进入鹅湖和漕湖。尽管现在伯渎受到了严重污染,但它仍然是锡东地区的一条重要干流。太伯所开的九泾,进一步发展了这一地区的农业和运输业。太伯的这些行为不仅解决了当地的干旱和水涝问题,还促进了地区间的交流和发展。
随后,仲雍在梅里开凿完九泾后,又奔往常熟开凿海虞河。仲雍开凿海虞河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业灌溉与排涝:海虞河的开凿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灌溉条件,同时也有利于排涝,对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交通便利:海虞河的建成不仅方便了勾吴与海虞丙地之间的往来,也为当时的军事和民用交通提供了便利。
军事防御:在军事上,海虞河的开通增强了防御能力,一旦发生战事,可以迅速协同作战,提高军事效率。
综上所述,仲雍开凿海虞河不仅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有着直接的积极影响,也对军事防御和交通有重要的作用。
太伯死后,百姓为其立庙祭祀,使其成为守护一方的地方神祇,除官方在苏州、无锡二地建泰伯庙外,陕西岐山县有凤鸣镇叩村泰伯庙; 雍川镇高庙泰伯庙;益店镇西街泰伯庙; 故郡镇涝川泰伯庙; 凤鸣镇东坡村泰伯庙; 蒲村镇南庄泰伯庙; 岐山县城东关泰伯庙。天下泰伯庙几千年,香火长盛不衰。“谦让”的泰伯公和“开拓”的仲雍公文化是古代江南“民本”思想的集中升华,饱含社会关切的人文精神,有效增强了基层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为江南注入了精神之韵。
“谦让”的吴学文化影响了江南的“思想之韵”
泰伯、仲雍公是最早提倡“谦让”并且是践行实践者。为吴学的发展奠定了人文基础。
哀公七年,“大宰嚭召季康子,康子使子贡辞,大宰嚭曰:‘国君道长,而大夫不出门,此何礼也?’对曰:‘岂以为礼,畏大国也。大国不以礼命于诸侯,苟不以礼,岂可量也?寡君既共命焉,其老岂敢弃其国?大伯端委以治周礼,仲雍嗣之,断发文身,裸以为饰,岂礼也哉?有由然也。”子贡这里的回答谈到了春秋时人们对太伯和仲雍事迹的描绘:太伯是穿戴整齐,用周礼治理刚建立的国家。大伯死后,继位的仲雍改变治国的方式,不再单纯用礼致化,而是入乡随俗,效仿当地风气,断发文身。
晋代杜预注云:“大伯,周大王之长子,仲雍大伯弟也。大伯、仲雍让其弟季历,俱适荆蛮,遂有民众。大伯卒无子,仲雍嗣立,不能行礼致化,故效吴俗,言其权时制宜,以辟灾害,非以为礼也,端委礼衣也。”
”杜预认为仲雍是将礼与“吴俗”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他的意思是兄弟两人治理吴国。也就是说大伯是以周礼治理勾吴,仲雍是融入当地土著人习俗,“断发文身” 是从仲雍开始!
泰伯、仲雍的思想和做法不仅直接影响了江南吴学学派,而且对“至德精神”的吴学学派产生深刻影响,为吴韵吴学注入了思想之韵。此后,在季子时代逐渐发展壮大,影响了江南数千年的学术格局与精神气韵,是当之无愧的“吴学源头”。
“开拓创新”的吴学文化奠定了江南历史的“创新之韵”
泰伯特别是仲雍在开拓创新方面有突出贡献,在开发江南做出许多功在当年、利在千秋的好事。仲雍勇担急难险重任务,同时锻炼了展现了杰出能力,展现出了过人才华。比如:他在开凿海虞河,在当时应该是巨大的工程,他展现了运筹帷幄能力;他开凿海虞河水利工程中的行为,展现了其系统思维能力,从此沟通了太湖和淮河水系;海虞河的开凿对农业灌溉和排涝有着重要的益处,能够有效地改善农田的水利条件,保障农作物的生长。
交通便利:海虞河的建成对于勾吴与海虞两地之间的往来提供了便利,促进了地区间的交流和发展。
军事防御:在军事上,海虞河的开凿对于防御战争有着重要的价值,一旦有战事发生,可以通过河流进行快速的军事调动和协同作战。
综上所述,仲雍开凿海虞河不仅对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价值,也对军事防御和地区间的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仲雍具有长远眼光,展现了形势判断能力。仲雍务实的品质,实干的能力深深地影响江南的百姓,催生了“苏南精神”;“四千四万” 无锡的一种企业家精神,“尚德务实°、和谐奋进” 的文化特质和精神追求;苏州人的“五种精神”和“三大法宝”;张家港精神、“幸福江阴”精神、“华西精神”和“三创”精神;苏南板块的“领头羊”昆山创新;凝结为“江苏精神” 其“三创三先”精神更是现代的精典,已经在全国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口碑。这种以创业为基础、创新为灵魂、创优为追求,以争先、领先、率先为步伐的精神,不仅成为江苏人的文化共识,而且在全国具有广泛的影响,日益成为全国性的精神纬度和文化标杆。
这是一种典型的智者文化,其率先精神地方特色的工商精神,为吴韵江南注入了“匠心之韵”
三千年以后,吴学文化作为吴韵江南的一扇窗,重新激发了江南人暨吴姓人谦让诚信精神和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和世界眼光,重新砥砺了吴姓人开拓创新经世致用的精神品格和进取精神,为扎实推进江南苏南文化中心建设,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都市区注入精神文化动力。
2024.4.19日

吴学文化:打开江南历史的一扇窗

吴美福,男,1956年生,祖籍赣邑万年县人,本科学历,现任中网传媒副总编辑、河南省诗词家协会会员,2007年任万年县吴姓文化研究协会会长至今,2013年任江西赣东北吴文化研究中心理事会会长至今,2017年发起闽浙赣吴文化经济促进会,2013年参加发起“泰伯论坛”。多年来,致力于吴氏联谊恳亲,联系、联络、走访国内各地宗亲和部分海外宗亲,发起了首届吴学体系建设研究会。

传播中欧文化,展示政企风彩。本网稿件部分来源于网络或来源作者投稿,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
(4)
zwcmzwcm
上一篇 2024年4月19日 上午10:51
下一篇 2024年4月19日 下午4:50

相关推荐

  • 浅谈吴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十分荣幸地借全国首届吴学研讨会筹备会这机会,向诸位汇报下泰伯吴氏祖地无锡对吴学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所取得的成果,再瞻望下吴学研究的未来,谈谈本人对吴学的理解。囿于见识之限,本次浅谈,仅…

    2024年7月25日
  • 文化新纪元:吴学赋能文化领域共享,携手共创吴学未来!

    [中网传媒-庐山讯-吴美福] 首届庐山吴学筹备会在风景如画的庐山静庐别墅盛大开幕。此次研讨会汇聚了众多吴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和诸多吴氏贤达,共同探讨吴学的深厚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与…

    2024年7月24日 中网报道
  • 弘扬黄河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

    销烟治河–林则徐 河南省吴氏文化研究会  吴峰 清朝名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事迹,可谓是妇孺皆知,名垂青史,但是林则徐戴“罪”治理黄河的事迹却鲜为人知。1840年…

    2024年7月24日 学习探索
  • 吴学概要

    撰文 中网传媒副总编吴美福 吴学主要指的是清代古文经学中的一个重要派别,‌这个派别起源于江苏吴县惠周惕,‌并在惠栋处达到巅峰。‌惠栋博学多才,‌著有《‌九经古义》‌、‌《‌周易述》…

    2024年7月18日
  • 治黄收疆—吴大澂

    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水运连国运,水治则兴邦。清朝光绪十三年(1887年)秋分前后,阴雨连绵,连降大雨,河水暴涨,加上沁河河水的注入,黄河在郑州花园口石桥村决口,河口宽300…

    2024年7月16日
  • 吴姓与吴学文化关系

    文 中网传媒副总编吴美福 吴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主要之一,拥有漫长且悠久的历史。对于吴学起源的史学研究,不仅可以揭示吴学起源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变迁,还可以探究吴学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文化意…

    2024年7月1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