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雍 今日姬姓吴氏的血脉始祖 真正伟大谦让精神的践行者

编纂: 中网传媒副总编吴美福
仲雍一生都是一直生活在哥哥的影子之下,尽管也做了古吴的第二任王,还是被后人称为绿叶。孔圣人评价也是有别:哥哥是道德的最高境界“至德”,而仲雍仅是“逸民”。反差之大令人瞠目,其实,仲雍所起的作用巨大,而且境界远远不低于哥哥太伯。
在奔丧期间,三弟季历又执意让大哥接受王位。后来太伯、仲雍奔丧祭祀完毕后返回吴山。三弟季历亲自追到吴山,说要迎接太伯回家,按照父亲的遗嘱要把王位恭让给大哥太伯,季历为此还写了一首《哀慕歌》给大哥太伯,以表达让贤的决心。此时的太伯沉默不语、有些犹豫拿不定主意。此时,仲雍看到此种情况,就和三弟说,你先回去吧,容大哥考虑考虑。季历追到吴山恭让王位的事促使仲雍陷入了沉思,西山吴镇离故乡岐山只有100里左右,一天就可以走到。三弟季历到西山吴镇几次。二弟仲雍看在眼里,经过几次考虑,就诚心地对大哥太伯说:我们既然决定出走避位,西山吴镇离故乡这么近,老三随时会来我们这里,所以,我们还是走远点。三弟季历也是一个劲地礼让,太伯虽然嘴上拒绝,内心却十分矛盾。这时仲雍又仗义执言: 既然父亲已有安排,我们又是为放弃王位而出走故乡,如今怎能违背父愿呢! 仲雍也看出大哥犹豫的心情,对大哥说:我们从避位那一刻起,就再也回不去了。在这种情况下,遂促使太伯下决心往更远的地方走。
仲雍知道吴山离歧山周塬走路不过一天的时间,如果长期呆在吴山对三弟季历治理部落大事有很大的影响,自己与太伯让位也就不彻底,三弟季历还是会再来吴山会再请自己回周塬继承王位,所以,仲雍与大哥太伯等人多次商量、酝酿、计划了几种方案。周族在历史上有过两次大的迁移,特别是第二次他父亲公亶父带着族人也包括太伯从豳迁徙到周塬,长途迁徙对他们来说不算太大的困难。况且祖先后稷是农业部长出身,周族人历来是农业方面的行家里手,天生农业专家基因的传承,对季节、天气、环境是相当熟悉,方向感比较强,有第二次迁徙到周塬的宝贵经验特别是自己亲身径历了,对东奔迁徙信心满满。
当时只有在长江以南苗、越等民族还没有完全强大还没有有足够的实力控制江南全部地方,有形成“真空”地带,所以太伯、仲雍开辟新家园、开拓新天地才有了可能性,所以,太伯、仲雍东奔尽管有艰难有险阻,才会决心坚定,信心百倍。
太伯仲雍他们要彻底断了与歧山周塬的联系,使得三弟季历找不到他们,彻底断了三弟恭让王位的心意,让他与侄子姬昌好好领导周朝光耀天下,就必须远走高飞,也彻底断了自己一班人回家的念头; 经过与仲雍等商量多次,组织了从岐山带来的一批武士和西山吴镇一大批能工巧匠,组成了3000多人的精干团队,运筹帷幄,分析当下天下形势。当时的殷商的版图也很大,迁徙的路线尽量避免殷商的地盘;沿着水路、大江大河走,一来不会迷途方向,二来有利迁徙路途的生存生活,三来江河路途大多平坦、顺畅,扎个木筏漂移方便快捷。决定了路线方针,作了一切筹划,太伯、仲雍的团队开始伟大的壮举——由西向东“长征”,尽管未知前方生死未卜、艰难险阻与否,他们开始了壮观的迁徙。
太伯、仲雍带领自己的团队,从高庙始发,迁徙的队伍有先行开路釆探路线的,有负责联络沟通的,有负责后勤保障的。
他们走陕西西部关山,出“固关”,渡渭河,翻越秦岭,进入秦岭南边商县,顺汉江而下,避楚人,沿长江水漂流,走荆山(今湖北)、过鄱阳湖、往吴城(今江西樟树)、憩江宁(今南京、镇江)、逗留古丹阳、丹徒、溧水、在句容、茅山等地辗转迁徙。迁徙是个渐行渐停渐进的过程,也是不断地考察、筛选、选择符合自己理想的生活家园。一路上跋山涉水,辗转前行。在到达南京、镇江一带时曾有过一段时期的歇息逗留,起始的时候有可能有念想在这地方落脚,遂在江宁地区进行了农耕稻作技术推广和传播中原文化,在当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最后,历经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穿过许多部落方国,行走三千多公里,在公元前1100多年,四十二岁的太伯与仲雍他们的团队到达长江入海处的江苏无锡梅里。最终选择了在太湖之滨梅里落户定居,筑庐开基。
再后来,三弟季季历当了部落王,励精图治使周部落日益强大,商朝感觉到了威胁,最终不择手段地暗害了季历。得到消息的太伯和仲雍又再次回归故里奔丧,同样,有人提出让太伯继位,侄儿姬昌也是真心实意期待大伯上位。姬昌继位后又提出让太伯接受王位,太伯正在迟疑时,仲雍又挺身而出:“父愿今了,应以扶持扶弱,岂能他想。” 又提醒哥哥:“句吴初建,百姓翘首以盼,我们何能耽搁?” 可以说就是仲雍一席话才使太伯有了正确决定。多亏仲雍的提醒,两人再次回到江南。所以,从真正“让”的意义上说,是仲雍成就了太伯的“让”。
虽然离开了周地让出了承位,但太伯并不寂寞,他是个有抱负的人,到梅里后就组织当地的蛮夷建村设居,兴修水利,发展农桑生产,大有一番另起锅灶之势。仲雍看在眼里很担心长此下去一旦成势,说不定哥哥就有打道回去之意,怎样断掉不良之念,便成了他的心病。
开始,太伯以“礼”治荆蛮,也就是说用周族的思想礼仪治理梅里地区,有一种贵族气质蕴含其中。这样一样,就不能彻底的与当地人融入一片。仲雍在心里考虑,这样的治理方式是不妥当的,不是长远之计。当地土著人的习俗给了仲雍启发,因为土著人无长发而且有纹身,而这些在老家幽地看来就是野人粗人,没有文明可言。仲雍就劝说太伯,要融入当地生活且获得蛮夷的信任,就必须跟他们一样断发纹身,太伯考虑再三接受了他的建议,从此,太伯、仲雍团队彻底“断发纹身”与土著人再无二样,彻底断了太伯归家之念,从这点来看仲雍的果断智慧和亲情大义与太伯不分上下。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仲雍的足智多谋,古吴的历史甚至是周朝的历史都会改变,但历史就忽略了这点,这是不公平的。
太伯被拥为大王,并定都于梅里,就这样建立了江南第一个“句吴”,江南文明自此而始。从太伯雄心勃勃大力建设梅里,就足以呈现出太伯心里活动轨迹,太伯竭尽全力想用自己的才能向世人宣示,我的智商和能力不会比三弟季历差,我完全有能力治理一个国家!
见哥哥做了领袖,仲雍并没有辅助左右,而是选择了离开,他来到常熟的虞山过着半隐居的生活。这里也曾有两种说法,其一,是对哥哥的所作所为有不同的看法,才选择离开;其二,仲雍不喜欢做官,想过与世无争的日子。
太伯、仲雍的谦恭礼让、开拓进取,向我们昭示了“让”的美德,他们的行动也深刻影响了我国的传统思想和伦理道德,他们的礼让、包容和开拓精神不仅开创了吴国六百年的基业,还成就了周朝的八百年伟业,其功之巨历史无二。太伯至德,仲雍功不可没,很多人都认为仲雍缺智少慧,不具备雄才大略,则是感念他的谦恭,才将他的名字紧跟着太伯以陪衬示人,只能证明这些人不熟悉吴国的历史,因为,除了仲雍自己做了第二代王,吴国剩下的二十三个王可都是他的子孙。仲雍一生最大的成就,是彻底融入当地,与当地人民打成一片。从习俗、风俗、传统、文化、礼仪完完全全融合当地社会。一改大哥太伯以德治天下的周族思想,真正的“断发文身”是从仲雍开始;到达常熟后,仲雍开凿了海虞河,最终开通了海虞河,使今常熟地区西与伯渎河连通,北与扬子江贯通,使洪水不再泛滥,仲雍为江南人民造福,使海虞地区成为鱼米之乡。
通过数年的勤劳打拚和精心开发,海虞地区人民安居乐业,民风淳朴,吃的饱、穿的暖,生活有了多样性。仲雍夫妻带领当地人学习礼仪礼数,教他们认字学习文化,改变过去一些不好的陋习,天蓝蓝,水碧绿,空气清新,人民笑脸常开,一派田园风光,是哪个时代的幸福。
据一部分《阎氏家谱》记载,阎氏是太伯的后代。有史籍载,太伯只有一个老婆叫姜姐,据说在幽地生过一个儿子,在童年时就已夭折。 由于太伯没有后人,他死后王位就传给了弟弟仲雍,尽管仲雍此时已有八十七岁的高龄依然不失睿智,上任伊时他不顾年迈大刀阔斧治理国政,甚至改变太伯治国方式,不再单纯用礼致化,而是入乡随俗、效仿当地风气,灵活治国。尽管只当了五年王,却已将句吴小国建设的繁荣富强,为吴国的基业夯实了基础,仲雍永远不失伟人之伟岸的形象!
话说太伯、仲雍建立“勾吴国”,经过数年经营建设,勾吴国国力日渐强劲,太伯也年事渐高,遂萌生让位之意,多次与仲雍流露意思。
仲雍、万妹夫妻察觉到太伯有让位的意思,夫妻俩多次商量要找个好理由又不要使太伯有感觉仲雍故意避开。最后仲雍向太伯建议他想向东进一步勘察低洼地,怎样把整片低洼地建成良田,必须把伯渎河贯穿扬子江,通过扬子江,把梅里方园区域的洪水引向大海,这样荆蛮与海虞地区就可以排涝,洪水就不会泛滥,庄稼就可以保丰收。原先的低洼地还可以造成良田。太伯一听仲雍的计划,满是点头赞许,于是计划启动,准备实施。
然而,又有一个问题使仲雍犹豫,嫂子姜姐因为救人而牺牲,自己走了大哥生活没有照顾,多次劝大哥续娶,大哥为了怀念嫂子、而不肯续弦,思前想后,与妻子万妹商量,决定把长子季简放在大哥身边,以更好地照顾太伯的生活。
临走时举行了一个简短的告别仪式,把长子季简放在太伯身边。然后夫妻带着随行人员向太伯告别。太伯说: “希望弟早日归来”。仲雍到了海虞县,先是走访民情,了解百姓状况,经过一番调查,觉得要想把海虞地区治理好,尽快取得当地老百姓的信任与支持,不但是要用礼治理社会,更重要是放下架子随乡入俗,遵从土著习俗与生存生活习惯,识时务,顺民意,以融入为主。很快就与老百姓打成一片,当地人把他当本地人。仲雍的适应能力超强,在短短的时间内,他就熟悉了当地的方言,并且已经熟练的能与当地人对话,可以“放言”。仲雍的名字“熟哉”读法与当地的口音相似,“海虞县” 后改成“常熟县” 应该与仲雍的名字“熟哉”有关联吧。
为了开凿海虞河,仲雍与众人商议,遂定于八月仲秋开工,带来的军队也上工地与老百姓一起干活。大将万奇为总官,划分了许多工段,每工段有专职官员专门负责工程。梅里也派一支施工队伍前往常熟,从无锡“苏舍荡”开往“荡口镇”,经过“甘露镇”,往“海虞山”方向航行,后人称海虞河为“望虞河”。
仲雍、万妹也组织当地百姓在“渔村”、“月溪”方向开挖,并把原有的湖荡开挖成海虞河水系,在今常熟地区组成了四通八达的水系,为保证农业生产丰收,旱涝保收,为老百姓出行便捷提供了大大的方便。
后来由于太伯逝世,海虞河暂停了一段时间的工程。仲雍继位后,继续未尽事业,最终开通了海虞河,使今常熟地区西与伯渎河连通,北与扬子江贯通,使洪水不再泛滥,按照仲雍的意愿为江南人民造福,使海虞地区成为鱼米之乡。
通过数年的勤劳打拚和精心开发,海虞地区人民安居乐业,民风淳朴,吃的饱、穿的暖,生活有了多样性。仲雍夫妻带领当地人学习礼仪礼数,教他们学习文化,改变过去一些不好的陋习,天蓝蓝,水碧绿,空气清新,人民笑脸常开,一派田园风光,是哪个时代的幸福。
在开发海虞地区取得了成功,开挖海虞河也顺利峻工,仲雍名冠海虞地区,功勋卓越。仲雍夫妻有一种自豪和成就感洋溢在胸中,然而,这种满怀豪情的感觉仍然冲淡不了思念在梅里哪头的大哥,牵挂太伯。尽管有大儿子季简以照顾大哥生活,但还是思念梅里的大哥。
仲雍打懂事起就敬佩太伯,一生追随太伯,为了让王奔吴,跟随太伯历经千辛万难,壮奔荆蛮,断发文身定居梅里,永不返岐山高尚道德和伟大情怀。每当闲遐之余,踏着月色登上虞山山顶,遥望梅里铁山,思念胞兄骨肉之情,犹如夜空的繁星。以后,仲雍经常登上虞山山顶,抒发思兄之情。后来,虞山山顶的高墩,被后人称为“望鸿墩” 。
仲雍开拓开发海虞地区,把偏处一隅的今常熟地区带入了华夏文明的行列,使海虞地区(今常熟)与梅里地区同步进入了文明社会。

仲雍 今日姬姓吴氏的血脉始祖 真正伟大谦让精神的践行者


2023.12.13日

传播中欧文化,展示政企风彩。本网稿件部分来源于网络或来源作者投稿,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
(4)
上一篇 2023年12月11日 上午7:32
下一篇 2023年12月13日 下午2:08

相关推荐

  • 吴学与桃花坞木刻

    文  吴美福        ‌吴学文化与桃花坞木刻年画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nbsp…

    2024年12月3日
  • 吴学与吴门画派

    文  吴美福        ‌吴学与吴门画派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n…

    2024年12月2日
  • 吴学与苏州评弹

    文  吴美福        ‌吴学与苏州评弹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nbs…

    2024年12月1日
  • 吴姓唯一的名片江南无锡:融通古今,赓续三让精神家园

      [中网传媒-吴美福] 江南是梦里水乡、人间天堂,是吴姓精神家园,也是凝固的三让精神、行进的开拓诗篇。为深入挖掘至德文化的典型符号、谦让标识、气质内涵,在拓展吴学文化体系的视角下…

    2024年11月29日
  • 吴学与科技

    文 吴美福        ‌吴学文化与科技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nb…

    2024年11月28日
  • 吴学与教育

    文 吴美福        吴学,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文化概念,源自江南地区,涵盖了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以及代表人物的…

    2024年11月26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