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江苏考察时围绕“以学促干”提出明确要求,强调“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形成狠抓落实的好局面”,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树牢正确政绩观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作为第一追求,有“拿得起”的气魄,也要有“放得下”的胸怀,做新时代有担当有作为的组工干部。
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对于党员干部来说,生逢盛世,思维敏捷,身壮力强,恰遇“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保持“斗罢艰险又出发”的劲头,以绘就“交通强国”复兴画卷的铁路人、在浩瀚太空刷新“中国高度”的航天人为榜样,主动作为,知难而进,敢涉险滩、闯“腊子口”。即使不断遇到挫折,也不灰心,即使身心疲惫、哪怕是身处崩溃的边缘,也要坚持下去。伟大的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凭一时冲动就会有成就。要将自己的汗水洒在基层,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中去,在平凡的岗位上奋斗奉献,在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进程中留下非凡英姿。
涵养“十年磨一剑”的恒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接续奋斗、永葆恒心是成就梦想、夺取胜利、赢得荣光的关键所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创业艰难百战多”。要有一种“十年磨一剑”的恒心,有一种“择一业精一事终一生”的胸怀,把事业当成一种追求,始终实干、苦干,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党的十七大代表、“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教师,为了改变山区女童命运,把一生的心血都用到云南省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院士,一生只为“一粒稻”……都是用一颗恒心照亮人生。作为组工干部,要把工作当成一种使命,自觉把工作当成快乐的事,在工作中寻找快乐。把领导交办的临时重要工作,当成考验自己能力的“试金石”,把“八小时之外”学习当成一种习惯、一种修养,这样才能为干好组织工作打下基础。
鼓足“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起草党的十八大报告时深刻指出:“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唯有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我们才能赢得尊严、赢得主动,切实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要对干好组织工作有强烈的信心,遇到困难不低头、碰到问题敢“亮剑”。古有“苏武牧羊”“卧薪尝胆”的典故、今有林州人民历经10年修建“人工天河”——红旗渠、浙江20年坚持不缀的“千万工程”…..一个个奇迹的出现,都是“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所在的结果。这就要求全面理解、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挺膺担当、踔厉奋发、勇毅前进。要知道“谁不是一边受伤、一边学会成长”“谁说第一次受挫,就不允许擦干眼中的泪和洗净脚下的污泥,重新开始第二次奋斗!”这样的恒心,才能“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
永葆“事了拂衣去”的平常心。“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私利,执政就是为人民服务,就是让人民群众幸福起来。”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茂名考察时的深情话语,道出中国共产党人永远不变的初心使命。作为一名基层组工干部,只有加强学习,才能有“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于名”的平常心。“两弹一星”邓稼先,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王进喜,“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焦裕禄,“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黄大年……他们心怀信仰,淡泊名利,禅精竭虑,为党和人民作出不朽贡献。和他们相比,我们真是微乎其微,这就要求我们要时刻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聚焦新问题、群众的急难愁盼,有针对性提出措施办法。遇到问题不推诿、敢打头阵,敢当先行,敢做先锋,心系基层,成为群众心目中贴心人。因为“当一个人使劲踮起脚尖靠近太阳的时候,全世界都挡不住他的阳光”。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只要我们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让“八小时之外”成为组工干部“充电宝”,就能在组织工作上“强筋健体”,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凡的华章,就能收获群众的致敬,成就自己人生的梦想。
原阳县委组织部 刘彦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中网传媒--官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wcmw.cn/archives/13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