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牒知识普及讲座(七)

上坟扫墓祭祀的传统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析:”俺去那祖坟里烧一陌纸去,若要富,敬上祖。”

“我们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我们是华夏文明,中国就应该有个中国的历史性的标记,中国人就应该有中国人的样子,倘若只是单纯的为了进步或完成现代启蒙而对传统文化轻率地否定和颠覆,那不是等于挖自家的祖坟。

礼敬祖先、慎终追远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扫墓,是墓地祭祀祖先表达子孙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中国人有着强烈的家庭观念,尤其重视家族、祖先,对祖先的崇拜、返朴归宗的意识特别浓厚,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特殊缅怀方式。

“ト葬为宜,择穴相期。骸骨所藏,神灵所栖。即葬之后,百年难知。内宜立券,处宜树碑。佳城交结,金井深为。丘木不斩,岳将神依。时遇清明,固本培基。勿令火葬,弗使失迷。即获吉ト,慎弗轻移。子子孙孙,永守无违。”坟墓为先人魂体,葬时坚筑固为紧要,而历年久远尤当注意。”修坟墓,祖宗所赖于子孙者不过为其世守坯之土耳。然或世远人湮,星移物换,则垦于田地,掘于沟渠者往往有之。凡我族人又当以是为重,于祖宗坟墓,无论远近新故,悉宜修建,则百世永存而无坍削之患。加强维护管理,时常整修,是保持先祖墓茔完好的重要手段,防患于未然,则是维护先祖墓茔的又一手段。“追远慎终,民德与焉归厚,树封所在,祭扫必诚”。

祭扫墓茔,重要的不是形式,“荀视为寻常,烧香便走,与不祭何异”,重要的是要有虔诚之心,祭扫才能认真,才能真正起到祭扫的作用。“须念死者不可复生,惟兹块土在我心眼中,每次上坟必审视明白,残缺者补之,草木抵寒者砍伐之,在山余地必令平满,不得挖成坑宕。朱子云上坟必哭,追远之遗风。”

传播中欧文化,展示政企风彩。本网稿件部分来源于网络或来源作者投稿,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
(0)
上一篇 2023年2月22日 下午11:44
下一篇 2023年2月22日 下午11:47

相关推荐

  • 千秋念伟人毛泽东

    乙巳秋毛羚 作 缅怀领袖毛泽东,建国兴邦万世崇。湘楚地灵龙虎聚,韶山毓秀孕豪雄。遵义会议乾坤定,延安烽火映天红。音容虽逝英魂在,革故鼎新唯乃公。

    2025年9月10日
  • 教师礼赞

    乙巳秋毛新明作 案上灯痕映鬓丝,窗前星斗伴批辞。晨传经义析毫末,暮解疑团到子时。粉笔灰飞凝智慧,教鞭指点破迷思。莫言桃李满天下,且看春风化雨时。 作者 毛新明,男,郑州市人,中国网…

    2025年9月9日
  • 长寿囚犯戈利高里

    毛新明/文 19世纪末,即1895年,17岁的戈利高里与邻居因为一头牛而发生争执,误杀邻居,被俄国当局逮捕后判刑坐监100年。 一年后,戈利高里尝试越狱逃跑,结果末遂,狱方将他的刑…

    2025年8月15日
  • 泰伯:先秦至德思想的践行者与文明融合的先驱

    撰文:吴美福 在中华文明的早期谱系中,泰伯的名字或许不如孔孟老庄般闪耀于思想典籍,但他以“三让天下”的实践智慧与开拓精神,构建了一套独特的道德哲学体系,成为先秦时期“德治”思想的重…

    2025年4月8日
  • 《吴学之光》

    文:吴美福 我的书房里,有一面墙专门用来陈列吴学典籍。从《吴氏家谱》到《吴文化研究》,从《吴地风物志》到《吴方言考》,从《浅谈吴学》到《论吴学》,琳琅满目,蔚为大观。每当阳光透过窗…

    2025年3月5日
  • 《泰伯谦锋 三让刻碑铭》

    撰文:吴美福        江南的雨总是绵密的。我站在梅里古都的城墙上,望着远处烟雨朦胧的泰伯庙,檐角的铜铃在风中叮当作…

    2025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