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马甲镇祖厝重建记

霞井延陵吴氏始祖原禄公于明永乐四年(公元一四零六年)奉旨来泉屯田。吾岭顶四落祖厝先祖士锦公,原禄公第十世孙,号心亭,生于康熙癸酉年(公元一六九三年)十二月廿二日巳时,卒于乾隆癸酉年(公元一七五三年)二月十二日酉时。

泉州马甲镇祖厝重建记

康熙五十二年(公元一七一三年),士锦公于霞井内栋迁居霞井岭顶(傍下厝溪边佰伍米处,于外姓市得上下二厅,而后置十间大厝)拓基肇业,经营门户,自此枝繁叶茂,美德善行,家富殷实。及雍正至乾隆初期(公元一七三三年至一七四三年期间),建四落大厝,坐坤向艮兼未丑,近水玉襟环抱,远山群峰入怀。自是钟灵毓秀,人文蔚起,宗人兴旺;后嗣英彦云集,士农工商,科教文卫,各有贤达,造福桑梓,光耀门楣;事业有成者,不计其数,代不乏人;人丁繁盛,茂发千枝,远播国内外,至今族众近贰仟人。

泉州马甲镇祖厝重建记

四落祖厝历叁佰余载沧桑,屡经风雨剥蚀,梁桷腐蛀,墙倾壁裂,荒草丛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新加坡宗亲高黎,曾集资欲部分修建,并采购所需的建筑材料后因多种原因而罢。斯人已去,宗亲常念之。三十五年一挥间,四落祖厝坍塌尤甚,海内外宗亲拜望无所,族人咸感不安,倡修之声鼎沸。今恰逢盛世,阖族怀思源之志,感追古之情,为报先祖恩德,众宗贤倡议,公推族中贤能,共商议定以祖厝原基重建。族人继山、建兴、移生、祺祥、民族、中文、来福等众宗亲之楷模慷慨解囊,更有宗亲侨胞的“善熙包装公司”献巨资鼎力支持,族人奋起呼应,以人丁集资,宗亲及金姑踊跃捐赠。择吉日于戊戌年(公元二零一八年)农历四月初七日动土兴建。建设期间,祖厝重建的倡议者、出谋献策者、实施者以及捐款、捐物、捐地者都做出贡献。蒙士锦公福佑,诸事顺遂,于次年年底告竣。塑闽南古建之风,砖木结构,古朴凝重;外则飞檐翘脊,红砖红瓦,内则厅堂宏敞,雕梁画栋,鎏金溢彩,楹联布列。

泉州马甲镇祖厝重建记

夫祖厝重建之喜,择良时于癸卯年(公元二零二三年)农历正月廿四日举行升梁晋主庆典,嘉礼贺之,宗亲云集,合族同欢,盛况空前。

瞻祖厝之新貌,展宏猷于四方,凝聚吴氏人脉,使后世子孙知其远有所祖,近有所宗,明万世勿忘水源之恩,是记以申宗风,以昭后裔。故勒石志兹盛况,以垂不朽云尔。

霞井吴氏岭项四落祖厝理事会

公元二零二三年二月十四日农历元月廿四日

传播中欧文化,展示政企风彩。本网稿件部分来源于网络或来源作者投稿,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
(10)
上一篇 2023年2月15日 下午8:30
下一篇 2023年2月17日 下午8:54

相关推荐

  • 泰伯:先秦至德思想的践行者与文明融合的先驱

    撰文:吴美福 在中华文明的早期谱系中,泰伯的名字或许不如孔孟老庄般闪耀于思想典籍,但他以“三让天下”的实践智慧与开拓精神,构建了一套独特的道德哲学体系,成为先秦时期“德治”思想的重…

    2025年4月8日
  • 《吴学之光》

    文:吴美福 我的书房里,有一面墙专门用来陈列吴学典籍。从《吴氏家谱》到《吴文化研究》,从《吴地风物志》到《吴方言考》,从《浅谈吴学》到《论吴学》,琳琅满目,蔚为大观。每当阳光透过窗…

    2025年3月5日
  • 《泰伯谦锋 三让刻碑铭》

    撰文:吴美福        江南的雨总是绵密的。我站在梅里古都的城墙上,望着远处烟雨朦胧的泰伯庙,檐角的铜铃在风中叮当作…

    2025年3月5日
  • 《三月的丝竹》

    文:吴美福 鼋头渚的樱花还在含苞,蠡园的水波已把晨光揉碎成千万片银鳞。古运河边的老柳树刚吐出米粒大的嫩芽,枝桠间悬着的几盏红灯笼便急着在风中蘸墨,要给三月写一封花笺。 惠山祠堂群的…

    2025年3月5日
  • 《砚底潮声》

    撰文:吴美福        太湖石皱褶深处渗出一滴北宋的雨。我在退思园夜读,忽见残碑拓片上的虫蛀孔洞溢出微蓝星…

    2025年3月5日
  • 《泊渎河畔的青铜犁痕》

    撰文:吴美福       晨雾未散时,泊渎河像一卷半展的旧宣纸,青石埠头沁着露水,苔痕漫漶处依稀可见船缆磨出的凹痕。我数着埠头石阶上的年轮,一级是吴越争霸的剑影,一级是南朝四百八十…

    2025年3月3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