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致青春:献给新中国

中国网4月2日讯《见字如面•初心季》上期节目重温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沿着时间轨迹,本周六21:20播出的第六期将致敬“青春”中国,回望建国初期那段既百废待兴,又活力满满的历史。

《见字如面》致青春:献给新中国

梁思成力邀同道 为新中国培养建设人才

时间的指针拨转到了1949年,历史巨变前夜,一些知识分子在去留之间踌躇徘徊。而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梁思成,则对自己最终选择留在北京这个问题,给出了既简单轻松又直截了当的答案:“共产党也是中国人,也得要盖房子。我还是为新中国的建设出力吧。”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同年6月,时任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的梁思成,便给他心目中不可或缺的建筑学术栋梁之材——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建筑系的童寯(jùn),写了封诚挚热情的邀请信。梁思成在信中首先表达了自己对于共产党的认同和信心,然后提议童寯北上,重回他们共同的母校清华,加盟建筑系,共襄为新中国建设培养专业人才的事业。

《见字如面》致青春:献给新中国

本期节目中,演员李建义重现了梁思成提灯伏案,写信邀请童寯北上的情景。1928年梁思成、林徽因在东北大学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建筑系时,就邀请过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同学陈植、童隽和蔡方荫来此任教,“九•一八”事变,日军占领沈阳,摧毁了东北大学。他们一手创办的建筑系,仅存了3年就夭折了。现在有机会和好友再续旧梦,梁先生难掩心中的激动。

华罗庚召唤海外学子 学成归来报效祖国

新中国成立之初,各行各业急需建设人才。于是,争取更多海外学者与莘莘学子尽早归来,投身各方面建设事业,就成了必然的选择。而且当年,面对美国政府对我国留学生归国工作的阻挠和台湾当局的人才争夺,我国政府还采取了民间、官方双管齐下的政策,开展吸引海外留学生归国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1949年至1955年的6年间,共有华罗庚、钱学森、李四光等共计1536名高级知识分子,放弃在外国的优厚待遇,冲破各种阻力,毅然奔向祖国的怀抱,参与各行各业的建设事业。

其中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华罗庚,早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便坐不住了,于是决定举家上路,去美归来。

华罗庚1910年出生于江苏省常州金坛区,早年他只有初中文凭,全靠自学成才。1930年,他受到时任清华大学算学系主任熊庆来的邀请,进入清华园,由学生做起,两年后受聘当助教。其后20余年间,他两次出国深造,并于1948年获聘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的正教授。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特别是面对祖国的诚挚邀约与殷切企盼,华罗庚拒绝了伊大的高薪挽留,决意突破阻力,回归祖国的怀抱。

1950年2月,尚在携家人归国途中的华罗庚,于香港通过新华社向全世界发表了一封《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秉笔直陈归国心声:“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更动情呼吁:“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奋斗。”

这封公开信不仅在当年的留美学生中产生了极大反响,更激励了其后一代又一代海外莘莘学子学成归来,报效祖国。

写下此信后不久,青年华罗庚即携夫人、孩子经香港抵达北京,回到清华园,出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

《见字如面》致青春:献给新中国

本期节目中,由演员宁理为大家还原当年青年华罗庚归国途中写这封公开信时的真实情状。彼时华罗庚如何作出归国决定,又是怎样号召留美学生一同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的,都将被他的传神表演刻画得荡气回肠,入木三分。

王蒙与《青春万岁》 一首献给年轻共和国的情诗

重提新中国建立之初的20世纪50年代,如果只能用一个关键词来形容共和国开国伊始,党和国家的活力、人民群众的活力,特别是其中的年轻人,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建设者的活力,那么“青春”二字无疑就会跃出大家的普遍印象,释放出其应有之义与象征之美。

我国当代著名作家王蒙,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便开始创作他的长篇小说《青春万岁》了。当时他作为共青团北京市东城区委的一名年轻干部,还不满20岁。

青年王蒙的这部《青春万岁》,以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向读者展示了当年一群北京高三女生热情洋溢的青春生活。这也正是那一时期经历了从旧中国到新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都充满了希望、朝气与信念的中国青年学生们的集体群像——他们有理想,有热情,对生活积极乐观,渴望“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缨珞”,去编织属于自己的日子,而这也正是全体中国人民洋溢着青春活力的美好未来。

《见字如面》致青春:献给新中国

这部小说里有首序诗,题目就叫《青春万岁》。本期节目中,青年演员高晓攀热情澎湃地诵读了王蒙先生这首写给年轻的共和国的情诗。

本周六21:20,黑龙江卫视与腾讯视频《见字如面•初心季》第六期节目,让我们穿越回新中国之初,共同感受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本文转载中国网,本网稿件部分来源于网络或来源作者投稿,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

(0)
zwcm的头像zwcm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