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非遗“平定武迓鼓”:响在“深闺”盼人识

中新社阳泉3月24日电题:国家非遗“平定武迓鼓”:响在“深闺”盼人识

作者杨佩佩

从口口相传到整理成册,在山西阳泉平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定武迓鼓”历经近千年得以“复活”。“但因种种原因,武迓鼓响在‘深闺’人未识。”其第六代传承人李文元24日说,希望能响出去,让更多民众熟知,焕发新生,世代传承。

据史料记载,武迓鼓最早产生于北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是北宋名将王韶统兵对阵西夏时,为鼓舞士气所创。北宋末年,迓鼓乐舞传到平定古州,流传至今已近千年历史。2008年,平定武迓鼓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李文元介绍,武迓鼓是流传于山西的民俗舞蹈,由多人演奏成套锣鼓乐曲、进行舞蹈和演阵,并以剧目故事为表现形式。其融说、唱、舞、打于一体,说白使用方言,歌唱节奏明快,风格诙谐逗趣。

现年72岁的李文元是平定武迓鼓第六代传承人,在他研习武迓鼓的近40年间,更多的是以笔传承。正因李文元,口口相传近千年的武迓鼓才得以整理成册传承下去。

谈及首次看武迓鼓表演,李文元仍记忆犹新。“那时,听老人说,当地井芝峪村的武迓鼓表演最为原生态,走了40里的山路去看表演。只那一次,便再也无法忘怀。”

1981年,民间文学集成、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和民间谚语集成“三集成”编撰工作在中国陆续展开,当时供职于平定县文化馆的李文元首先想到了井芝峪村的武迓鼓。随后,他拜访表演武迓鼓的两位老艺人宋满仁和宋洁。

“宋满仁熟知整套曲牌和鼓点,宋洁则精通阵法和舞蹈动作。为完整记录,我拜两人为师,开始学习武迓鼓。”李文元说,宋满仁白天劳作,他就趁晚上学艺。而宋洁白天要去山上放牛,他便跟着上山,在放牛之余学艺。

经过11年的学习和整理,李文元挖掘了平定武迓鼓的历史渊源、成套锣鼓曲牌演奏方式、舞蹈套路、阵法路线图案及道具、服装、脸谱等,并整理编写《平定武迓鼓》资料本。此后,每当平定县文化馆组织排演武迓鼓时,都会邀请李文元传授。

李文元表示,平定武迓鼓古为征战今为祈福,可以作为研究古代军中鼓乐和演阵的重要资料。同时也是民间文化生活的重要遗产。

“因武迓鼓表演只有在祈福、庙会、元宵节时进行,传承一度举步维艰。”李文元坦言,其间,虽多次获奖,但始终响在“深闺”。

为此,平定于2009年成立武迓鼓艺术团。该艺术团团长张继红表示,多年来,为更好地传承平定武迓鼓,艺术团在剧目编排上不断创新,参加各种比赛。在她看来,比赛不是为了获奖,而是为了让平定武迓鼓响出去。

“目前,正在推动平定武迓鼓进校园,激起年轻人的兴趣。”张继红说,此后还要结合当地旅游资源,排练实景剧,寻找更多机遇传承平定武迓鼓。(完)

本文转载中国新闻网,本网稿件部分来源于网络或来源作者投稿,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

(0)
上一篇 2021年3月25日 下午1:16
下一篇 2021年3月29日 下午5:35

相关推荐

  • 英才分会赞

    彭定见英才荟萃展宏猷,笔走龙蛇赋韵修。艺苑长歌承德意,诗坛短律广仁优。勤耕墨海千帆竞,学种词源万古流。汇报新程添锦绣,洛城文脉耀神州。 彭定见个人简介 彭定见,男,潢川县人,在职研…

    2025年11月13日
  • 赞鑫赋诗社

    彭定见心怀诗社谱词章,古韵悠悠众妙香。明月高吟承大义,清风一笑话深长。不言花艳争春色,通道莺声带雪光。只念今朝情欲寄,常思他日紫霞芳。 彭定见个人简介 彭定见,男,潢川县人,在职研…

    2025年11月8日
  • 立冬

    彭定见朔风不解世间红,寒月偏怜尘外枫。放逐晨霜连野陌,淹留夜雪映疏栊。心期浊酒随诗去,节候黄花煮茗融。莫怕立冬闲独品,且坚竹菊寄初蒙。 彭定见个人简介 彭定见,男,潢川县人,在职研…

    2025年11月7日
  • 数数

    彭定见一虎二山僧,三龙江自腾。四垂云水怒,五马跃嘉陵。六艺冲霄处,瑶星七八升。九重高昊合,十届厚坤鹏。 彭定见个人简介 彭定见,男,潢川县人,在职研究生学历,税务工作者,高级管理会…

    2025年11月1日
  • 醒世

    彭定见得失千端岂问天,机关算尽苦因缘。人心唤起乾坤小,物性飞流日月悬。返照难延百年寿,浮云自爱万松连。安贫乐道随风去,守拙吟诗逐浪巅。 彭定见个人简介 彭定见,男,潢川县人,在职研…

    2025年11月1日
  • 卢舍那的笑泪

    彭定见云岫初开双泪频,山川合对寸心春。平安度岭随缘定,淡泊攀崖与众宾。瑞气芳香飞日月,灵光清爽步星辰。人间多少悲欢事,眼底古今南北新。 彭定见个人简介 彭定见,男,潢川县人,在职研…

    2025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