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勋:以医者仁心承红色基因,用非遗技艺续抗战精神

中网洛阳讯(吕贻帆  唐德福 通讯员 王瑶瑶) 从“九一八”的烽火到卢沟桥的枪声,从平型关大捷到百团大战,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用生命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这段血与火的历史,永远镌刻在民族记忆深处。总有记忆如星火,燃亮征途长夜。时光深处不灭的萤火,终将刺破迷途的雾。旧日微光烙在脊梁上,成了永不倾斜的指南针。记忆是刻在灵魂里的碑文,每一步都踏着它的回响。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中网传媒一行有幸采访到红色精神传播者、省级非遗传承人肖建勋先生,一同追寻那段刻骨红色记忆,聆听他的传承历程。

肖建勋:以医者仁心承红色基因,用非遗技艺续抗战精神

一、使命引领:一段跨越战火的生死情谊

投身红色文化传播,源于肖建勋内心深处的使命感。中网传媒一行走进洛阳烧伤医院,受到了医院院长肖建勋的热情接待,对医院专科非遗和红色精神展开探访。当被问及走上红色精神传播道路的契机时,肖建勋讲述了一段家族中铭记终生的抗战故事。

1944年夏,抗日战争正酣,衡阳会战激战正酣。美国第十四航空大队(飞虎队)少校汤姆森·威尔逊驾驶P-40战机执行护航任务时,突遭日军机群伏击,战机中弹失控,汤姆森紧急跳伞,坠入湖南省邵阳县三甲镇甘溪村的水稻田,全身烧伤严重,左臂骨折。村民发现这位佩戴飞虎队徽章的盟军战士后,立即将其抬往肖家石芝园老宅。

肖建勋:以医者仁心承红色基因,用非遗技艺续抗战精神

当时,肖氏烧伤疗法第五代传人肖智庵、第六代传人肖南衡(肖建勋先辈)刚从芷江机场工地返家,面对汤姆森深及筋膜、混入泥沙的烧伤创面,肖南衡当机立断,取出祖传“自然烧伤膏”为其救治。为躲避日军搜查,村民连夜将汤姆森转移至后山“九连洞”,肖南衡在此搭建简易诊疗所,坚持28天为其清洗创面、敷药疗伤。凭借湖南大学求学时的英语基础,两人得以简单交流,汤姆森那句“We fight together.(我们一起战斗)”,成为中美并肩抗战的生动写照。

9月初,汤姆森伤势初愈,被秘密送往盟军芷江空军基地。1945年8月21日,日本投降代表在湖南芷江签署降书,作为飞虎队代表出席的汤姆森与受邀观礼的肖南衡重逢,两人握手的瞬间,成为跨越太平洋的生死情谊的永恒见证。

如今,肖氏中医药博物馆内,那罐泛黄的烧伤药膏、汤姆森的致谢信与战时合影依然陈列,信中“我的孩子将永远铭记,她的父亲因东方草药与中国村民的善良重获新生”的字迹清晰如初。肖南衡子孙创办的洛阳烧伤医院,始终以“创业承古韵,薪火志犹存”为训,让祖传医术与现代医学结合,延续着战火淬炼的医者仁心。

二、融合创新:非遗与红色精神的双向赋能

作为省级非遗传承人,肖建勋始终探索非遗传承与红色精神传播的结合之道。他认为,非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红色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体现,二者内在相通、相辅相成。

在传承实践中,肖建勋将红色主题融入剪纸、刺绣等民间手工艺,通过非遗作品展现抗战故事与红色精神。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成为传播红色精神的生动载体,再现了革命先烈的英明决策与激情岁月。同时,他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制作展示非遗制作过程和红色主题作品的短视频,在网络平台广泛传播,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关注,让红色精神以更鲜活的形式走进大众生活。

肖建勋:以医者仁心承红色基因,用非遗技艺续抗战精神

三、薪火相传: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价值

谈及年轻人如何传承抗战精神,肖建勋认为,首先要加强历史学习,通过书籍、博物馆、纪录片等深入了解抗战历史,明白和平的来之不易;其次要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将坚韧不拔的精神融入学习工作,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最后要积极传播,通过言行影响身边人,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他强调,抗战精神是民族的精神支柱,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价值:它能激励人们克服困难挑战,提醒人们珍惜和平、维护和平,更能提升民族凝聚力,推动全体中华儿女为国家和民族利益共同奋斗。

中网传媒一行对肖建勋分享的红色精神传播与抗战精神传承经验表示感谢。相信在肖建勋等红色精神传播者的努力下,抗战精神将在新时代焕发光彩,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传播中欧文化,展示政企风彩。本网稿件部分来源于网络或来源作者投稿,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
(4)
上一篇 2025年8月16日 上午10:50
下一篇 2024年12月20日 上午8:25

相关推荐